該財團表示希望開發一個簡化工藝和最佳實踐,用于生產2T鈣鈦礦/晶硅串聯太陽能產品。該組件具有雙面設計、玻璃-玻璃封裝以及超過300W/m2的輸出功率。
由荷蘭國家應用科學研究院(TNO)領導的一家荷蘭-德國財團正爭取在為期四年的FIT4Market研究項目框架中推出一項雙端(2T)鈣鈦礦-晶硅串聯太陽能電池技術。
“我們努力想要尋找一個生產2T鈣鈦礦-晶硅串聯太陽能產品的簡化工藝,”TNO研究員Gianluca Coletti向《光伏》雜志透露道?!拔覀冋陂_發的單片串聯電池技術使用前端為平面的商用PERC晶硅電池,避免了處理晶硅表面結構的復雜性?!?/p>
該組件將有雙面設計和玻璃-玻璃封裝,財團表示這樣能夠完美保證鈣鈦礦電池的防潮性能。新產品功率輸出或可超過300W/m2,而傳統的PERC太陽板功率輸出為200W/m2左右。
該財團也包括韓國太陽能面板制造商Qcells,最初是準備開發生產擬定組件技術的最佳實踐?!拔覀兿胍_發一個具有平準化能源成本競爭優勢且具有業內領先的可靠性與性能的串聯組件,”Qcells電池研發主管Jorg Muller說道?!癚cells將為項目提供其硅電池專業技術支持,我們的比荷盧團隊將監督現場測試以評估實際的能源性能和收益?!?/p>
財團的其他成員是荷蘭生產設備制造商Levitech NL、荷蘭光伏設備制造供應商MIT Thermal Solutions NL、機械制造商Tempress和荷蘭可擠壓薄膜層樹脂供應商Yparex NL。
TNO目前正在與由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和比利時研究所Imec組成的Solliance財團合作開發一個四結(4T)半透明鈣鈦礦-晶硅串聯太陽能電池。該裝置9月份實現了30.1%的電池轉換效率。
3月,QCells和德國研究所Helmholtz-Zentrum Berlin(HZB)宣布他們的雙端鈣鈦礦-晶硅串聯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8.7%的效率。
該裝置以硅底電池為基礎,依托于韓華Qcells的單晶硅Q.antum半電池技術和一個鈣鈦礦底的頂部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