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和硅片價格斷崖式下跌,超出市場預期。在產業鏈利潤“再分配”之際,下游龍頭將成新“話事人”?
光伏產業鏈再掀漲停潮。
12月26日,光伏板塊漲幅超7.3%;隆基綠能收漲3.6%;TCL中環漲超7%;海優新材、中信博、晶科能源等漲超14%。
消息面上,上周五(12月23日),硅片“雙龍頭”隆基綠能和TCL中環宣布調價,其中隆基綠能公布的報價較11月24日的報價降幅超27%,TCL中環公布的報價較11月27日的報價降幅超23%,幅度超市場預期。
事實上,12月初起,因硅料硅片價格出現“雪崩”,A股光伏板塊連日下挫。對此前剛剛宣布千億訂單或擴產的相關產業鏈頭部企業,市場出現恐慌式拋售,導致截止23日的15個交易日累計回調近11%。
如今硅料跌價預期落地,產業鏈“搶硅戰”將轉入“價格戰”下半場,議價權將回到下游組件巨頭的手中。
雙巨頭調價落地
12月23日,隆基綠能官網更新單晶硅片價格:最新P型M6、M10硅片報價分別為4.54元/片、5.4元/片。而在上一輪11月24日報價中,這兩種型號的硅片報價分別為6.24元/片和7.42元/片,對應下降27.2%??紤]到隆基本輪報價中硅片厚度從155μm減薄至150μm,實際降幅略小于27.2%。
TCL中環公告則顯示,P型M10、G12硅片報價分別調整為5.4元/片、7.1元/片。對比上一輪11月27日報價中的7.05元/片和9.3元/片,降幅分別為23.4%和23.7%。
據悉,多晶硅市場價年內首次下降出現在11月底。據PV infolink在11月23日最新公布的報價顯示,周內多晶硅價格出現下降,均價由303元/kg下降至302元/kg,降幅0.3%。
而早在10月底,隆基與中環已“搶跑”于市場硅價松動,主動打響“價格戰”。此輪也是兩家巨頭今年第三次下調單晶硅價格。
在上輪11月底報價中,中環P型M10(150μm)以更大幅度降價,實現比隆基的硅片價格低約5%,在最新一輪報價中,兩者在同款硅片上價格拉平,報5.4元/片,較兩個月前下調近30%。
業內人士指出,硅料、硅片價格聯動性較強,龍頭企業定價是產業鏈“風向標”,或許反向催化了“搖搖欲墜”的硅料跌價預期。因硅料暴漲導致的下游成本壓力將顯著緩解,未來硅片硅料價格將持續走低。
目前調價引導效應已現。短短數周內,部分型號硅片一周內下跌20%;多晶硅料價格則已跌逾10%,目前硅料價格相比年內最高位時的33萬每噸,已經跌至29萬左右/噸。
而對于快速降價是否會造成盈利壓力,隆基綠能投資關系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從行業來看,光伏本質是度電價格降低,所以(硅片價格下降)對整個行業做大是個利好?,F在硅料降價對下游需求也是個利好,會帶來整個行業利潤的增長。
千億長單博弈
硅價從瘋漲無縫切換暴跌,市場更普遍的擔憂是,此前為“搶囤”簽下的數千億硅料長單是否會受影響。
不久前的10月,大全能源簽訂了近2000億元的多晶硅采購合同,今年以來,公司新簽訂的硅料長單公告總金額合計已接近3800億元。
包括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在內的三家硅料巨頭今年前10個月則至少披露了13筆重大銷售合同,長單規模高達306.19萬噸,涉及金額約7828.14億元。
據上市公司不完全統計,總長單簽約金額已超過1萬億元,僅2022年已簽訂的硅料長單量已達到74.30萬噸,與硅業分會預測的2022年中國硅料產量81.0萬噸相比,相當于已鎖定了全年92%的硅料產出。
值得一提的是,提前簽訂過多過長的訂單,也帶來高位去庫存的壓力,這同樣是催化硅片降價的影響因素。公告顯示,上述長單跨度普遍在4年以上,最長達到6年。
東海證券11月21日研報數據顯示,硅料放量下今年成為硅片擴產大年,月產量環增約10%-12%,加之下游電池產能瓶頸下,新增硅片產能消化困難,供需變化下硅片企業庫存已升至8-10天,導致硅片價格承壓。
不過,巨量長單的執行或不會受到影響,業內人士認為,只要下游需求不減少,硅片環節不會調整硅料供應量。此前簽訂的高純晶硅長單采銷協議多為“鎖量不鎖價”,價格隨行就市,即下一個月就會看到長協價格的對應變動。
10月26日,大全能源與疑似長單對手方TCL中環同時發布的公告中,對一起6年采購合同的預測金額,相差整整一倍多,金額差距高達600億。從交易雙方的巨大預期差,也側面顯示市場對于硅價下跌的激烈博弈。
另有頭部硅片上市公司人士指出,巨量長單本身會催化硅料價格。當硅料大量產能被長單鎖死,在下游需求旺盛的確定背景下,現貨零單市場價格會被推高,進而長單的價格也會被推高。而今長協價格變化,會加速釋放硅料漲價壓力,并更快反饋至硅片環節,令硅片價格進一步下探。
“價格戰”下半場
光伏產業鏈的供需錯配存在周期。
一般而言,硅料環節擴建周期約為18個月,時間較長,而其下游環節硅片、電池片、組件產能擴張較快,分別為12、9、6個月,下游各環節全年產能大幅高于硅料產能,因此在某些階段可能出現硅料“階段性”供給緊缺。
在過去兩年的硅上行周期中,天價硅料一度讓硅片中非硅材料的成本權重由55%下降到10%左右。硅片也隨之成為組件中最賺錢的環節,隆基綠能兩年硅片業務毛利率保持在30%左右,TCL中環也在20%以上。
隨著硅料跌價,高資本開支與擴產的“狂歡”終現拐點,硅料價格將快速回歸工業品薄利本質,產業鏈定價權也將從上游轉向下游。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根據PVinfolink報價,近期硅片環節盈利承壓明顯;電池價格降幅小于硅片,盈利小幅抬升;組件環節價格降幅明顯小于電池,單瓦盈利明顯提升。同時,組件與硅料價差近期也不斷拉大,一體化盈利空間提升。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從2020年上半年開始硅料價格上漲,大家擔心硅料漲價對于行業需求的抑制,之前股價也反映出來對需求不強的預期。上游價格回落,反而會刺激下游裝機需求,從而拉動硅片需求。硅成本下降將刺激下游裝機需求快速增加,組件需求將提振。
不過此前被資本熱捧,瘋狂擴產的硅料與硅片企業,后續也將面臨產能過剩壓力。
對此,隆基綠能相關人士表示,對公司而言,硅片端價格下降,還可以用硅片做下游的電池和組件保留利潤。TCL中環也表示,公司可以通過技術創新與工業4.0制造方式轉型,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結合原材料價格下行周期,相對制造優勢將進一步凸顯,保持盈利能力。
在硅料價格快速下跌時,頭部廠商能靠豐厚資本與更強融資能力抗住短期盈利壓力,對于一些成本較高的二三線廠商,則需要承受更大的虧損風險,行業洗牌即將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