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兩年的高硅料周期疊加高資本開支周期已經進入拐點。
過去兩年的價格上行周期及資本開支周期讓行業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供應鏈策略,誰拿到短期資源誰享受紅利,誰囤積產品、長周期運營誰享受價差。
01
高價硅料讓硅片成本結構中非硅成本權重由55%下降到10%左右,電池、組件環節變化方向是一致的。
顯然非硅領先優勢權重被稀釋殆盡,薄片化、細線化、使用參雜料回收料等硅成本相關技術的作用凸現,客觀上也使得更適應薄片的N型電池技術優勢放大、非硅劣勢縮小從而加速活躍。
隨著堅持高周轉低庫存策略熬過漲價周期的中環戰略性打響降價第一槍,行業快速進入去庫存周期。
硅片及以下環節在快速降價期內擔憂庫存減值及拿貨后進一步降價帶來減值紛紛選擇觀望,導致成交清淡、產業鏈價格迅速下探。
與漲價周期不同,長運營周期的香餑餑成了燙手山芋,原料從進場開始到成品出貨的每一天可能都在經歷貶值。
而隨著硅料價格快速回歸工業品本質,產品成本結構中硅成本占比即將快速回歸到較低水平,其實硅片回歸到百分之五十附近、電池組件更低。
隨之而來的,23年開始,硅片端晶體更大單爐產出帶來的生產效率提升、切片良率提高帶來的單公斤出片數量優勢、更高質量硅片帶動電池良率的提升、大尺寸帶來的通量效應降低生產成本、高運營快周轉能力帶來的低減值風險、銀等貴金屬用量減少對電池成本的影響、疊瓦技術帶來高密度封裝的性價比、電池效率提升對投資回報率影響的敏感度等非硅因素都會隨著非硅因子權重放大而凸顯其重要性。
而細線化、薄片化等含硅因子的作用盡管仍在但將出現一定程度鈍化。
02
無論如何,告別擁硅為王,是行業進一步良性發展的重大契機。硅料價格的回歸,是光伏需求爆發的重大利好。
這個時候,要少談一點利潤截流(特別是很多券商仍是這種互相博弈視角看一個技術快速變化的行業),多談一點價值創造。
因為利潤從來不是截流而來的是你的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創造出來的,沒有差異化壁壘的所謂利潤必將是水中月、鏡中花。
這個時候,要少關注短期的訂單真空,因為這些都是讓將來爆發更多訂單的必由之路。
給短期的因子少一些權重,給長期的根本性的因子多一些權重,因為真正讓你賺錢的、決定企業價值的是更長期更本源性的因子。
在重重迷霧的背后,太陽正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