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新增風光消納能力公布,光伏獲得48.45GW的新增消納,引起行業強烈關注,這是否會對今年國內光伏市場以及已經進行的平價、競價項目產生大的改變?
對于新公布的消納能力,智匯光伏創始人王淑娟表示:“新增消納能力不等于新增建設規模。理論上2020年競價項目規模=2020年消納空間-2019年結轉/計劃2020年并網的平價、競價項目-2020年并網的戶用光伏項目(約7GW)-計劃2020年并網的平價上網項目。且建設規模是按光伏組件裝機直流側計算,而非交流側。”
自年初國家能源局發布《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方案》后,各省市地區相繼出臺了相關通知,由此也拉開了今年光伏項目申報的大幕。目前,陜西、寧夏、內蒙古、青海、貴州、廣東、江西、上海、遼寧等地均已啟動光伏項目平價或競價的申報工作。
據了解,參與競價一般分成兩個階段,5月底前完成省內競價,在備案文件、消納文件以及用地證明三個文件準備齊全的前提下參與省內競價,個別省份要求提交一定保證金,保證項目將來的落實情況。省層面審核完成,名單上報國家能源局參與第二階段的國家層面競價,6月1日后開始填報基本信息,6月15號之前截止申報。
競價項目申報策略講究:看清文件、了解規則
關于2020年競價項目申報,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資源與總圖所所長惠星表示:“競價項目申報講究策略,一是研究政策,要了解清楚競價規則以及確定合理的利用小時數。二是要根據自身收益率情況考量,可參考當地已投運項目的實際數據等。
此外,從光伏項目非技術成本分析來看,要注意城鎮土地使用稅與耕地占用稅的申報填寫,企業在申報項目時要先了解所處區域的收取標準。”據了解,土地使用稅政策在不同地區收取的價格區間不一樣,個別地區免征。
王淑娟也提醒企業:“參與競價前,要注意支持性政策文件的相關要求,并且排名依據是按不同類資源區的修正電價值排隊,以便全國不同地域條件下的光伏項目校正在同一個標準來展開公平競爭。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全額上網項目補貼強度采取‘雙限價’政策,即按所在資源區集中式光伏電站指導價執行,補貼標準不得超過每千瓦時0.05元。”
競價結束,沒能獲得補貼資格,也不意味著企業沒有機會了,惠星補充表示:“企業參與競價項目時在土地備案等資料方面都齊全的情況下,后期還有機會申請轉為平價項目,享受20年固定電價、綠證收入等平價項目優惠政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或許比競價更具優勢。”
截止目前,貴州、內蒙古、青海、新疆先后公布了共計9.68GW項目參與2020年競價,按照Ⅰ類、Ⅱ類資源區降低5.62分/kWh、Ⅲ類資源區降低4.62分/kWh,修正電價都在0.2938元/kWh,僅上述4省補貼總額需9.9947億元。
這樣看來,2020年競價補貼總額似乎所剩無幾,其他地區申報無望?對此,王淑娟表示:“2020年最終中標的修正電價,應該在0.3元/kWh以下概率比較大,因此Ⅰ類、Ⅱ類資源區補貼強度≦5分/kWh,Ⅲ類資源區補貼強度≦4分/kWh的省份,還有分布式光伏項目,獲得補貼資格的機會比較低。”
從已經公布的各省份項目量來看,如果全部參與全國競價,不僅其他省份的項目將面臨比較大的競價壓力,也可以預見后期的全國競價競爭將十分激烈。
高效技術方案成為“競選焦點”
2020年是享受補貼的最后一年,而當前競價形勢緊迫,光伏電站投資商面臨PPA下降、補貼滯后、前期投資高、建設電站回本周期長、后期運維等諸多問題,如何協助電站業主降低成本提高發電量、實現收益最大化,成為了當下業內企業及電站投資商共同關注的焦點。
當前,市場主流的光伏產業鏈技術豐富多樣,不同的技術組合方案帶來的項目收益也不盡相同。天合光能產品市場高級經理唐正愷表示:“據天合項目實測數據顯示,選擇智能優配的系統解決方案,針對不同光伏項目帶來的全投資收益率可提升1~2%,相較于光伏系統設備端的降本而言,對平價上網項目收益率的影響更為重要。”
隨著光伏平價訴求的日趨強烈,作為技術發展成熟、降本效果突出的組件端高效技術有望加速普及。近年來,為獲得更高組件功率以降低單位成本,企業紛紛發布158.75mm、161.7mm、163mm、166mm以及210mm等大尺寸硅片,且逐步投入到下游制造中。
組件廠商通過提高組件功率減少組件塊數,降低度電成本的同時,光伏系統端其他成本也隨之下降,從而提高項目收益率。
面對眼下行業眾多尺寸,唐正愷認為:“166mm規格組件應該屬于一款過渡性產品,相信很快將被更大尺寸組件所取代。”
目前166硅片尺寸組件主流功率大約在445~450瓦。據天合優配系統方案顯示,500W高功率組件產品相比400W組件而言優勢明顯,功率升高的同時,組件價格只增加0.07元/W,組件數量減少1/5(以100MW計算),與組件數量相關的BOS成本減少0.12元/W,整體可降低初始投資0.05元/W。
同時400W雙面組件相較于單面,組件價格增加0.02元/W的同時系統發電量提升8%。跟蹤支架系統的應用,相較固定支架系統造價增加0.3元/W,可帶來系統發電量提升12%。
據介紹,210mm硅片與其他尺寸最大區別是采用直角方單晶,在同等面積列陣下,使用更少組件數量可獲得更高組件效率。經測算,210mm可帶動終端發電成本LCOE降低4.7%,500W組件在功率與效率上優勢更明顯。
愛旭科技高級總監謝小凡表示:“目前市場端,166尺寸在國內乃至海外市場的接受度很高,未來166及以上大尺寸配合多主柵工藝,更能發揮高效電池的優勢。210尺寸同時也是半導體最大尺寸極限,相信這個尺寸未來一段時間將很難被超越。隨著大尺寸組件帶來的BOS成本足夠大,運輸包裝成本等問題都會有更好的方案來解決。”
作為當前行業電池領域的領頭企業之一,愛旭科技在各大硅片尺寸的電池配套上步伐一直跟的很緊。據了解,目前該公司在今年年底將形成22GW的電池產能,其中166尺寸(M6)產能10GW,210尺寸(G12)配置10GW,以及2GW的G1。
令PV-Tech關注的是,在近日愛旭科技義烏三期年產4.3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募資公告里,我們看到了180mm~210mm等尺寸,其增加了近期晶科、晶澳等幾家頭部企業提出的180尺寸,該4.3GW項目總投資超19億,擬使用募集資金14.5億,可謂緊跟市場形勢。
謝小凡最后表示:“光伏產業的平價、競價將促使終端使用更高效產品,大尺寸加上高功效是產業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