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630,算是光伏建設者們年中“高考”,按照國家政策規定,2019年光伏競價項目最晚需要于2020年6月底之前完成投產并網,否則將被取消補貼資格。此外,今年也是我國光伏電站享受國家補貼的最后一年,隨著平價上網項目規模進一步擴大,無疑將加速光伏產業褪去依賴,由政策導向轉為市場導向,邁向全面無補貼時代。
伴隨光伏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改善,光伏發電在很多國家已成為清潔、低碳、同時具備價格優勢的能源形式,據IRENA2020年6月發布《2019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預期2021年并網的項目平均PPA3.9美分/千瓦時,較最便宜的化石能源低1/5以上,光伏發電的成本優勢愈趨明顯。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表示:“從過去10年經驗來看,光伏技術的迭代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技術的升級同時也推動著光伏發電能在全球大部分地區成為成本最低的電源。”
根據我國制定的2030年的能源發展戰略目標,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在全部發電量中的占比達到50%。2019年占比為32.4%,對應十五期間光伏新增裝機需要達到3~3.5億千瓦。
消納保新增,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方案更優
2020年5月,國家能源局首次組織了各地區風光等波動電源的新增消納能力的測算和論證。
“消納條件是決定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的重要因素。后平價時代,逐年測算論證并公布各地區新增消納能力,或許會成為一個長效機制,一方面可引導企業理性投資,又給地方政府核準和備案項目時有據可依。”時璟麗說道。
她表示:“未來風電光伏將共享新增的消納空間,由于風光一部分電量互補的特性,共享消納空間之后,總空間應是大于兩個分消納空間之和,這無疑又將提升光伏發電的成本優勢。此外,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總消納空間應不設上限。”
對于消納能力方面,此前國網河南表示,十四五期間,河南省風光發電棄電率已超消納上限,無新增規??臻g,建議新項目配置儲能提高調峰能力。
與此同時,近期多個省份陸續發布的《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方案》和申報要求中,明確鼓勵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提出優先支持配置儲能的新能源發電項目,此外還提出對于儲能配置的裝機規模要求。例如國網山東公布2020年競價光伏電站申報,要求按項目裝機規模20%考慮配置儲能等。
時璟麗表示:“從系統角度看,儲能直接加在光伏電源側并不是技術和經濟性最優方案。隨著光伏發電與儲能成本的下降,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在終端側的應用相比之下經濟性與可行性更優。”
競價補貼最后一年
2020年是我國光伏發電實施“競價補貼”的最后一年,此后中國光伏發電將再沒有補貼,具有劃時代意義。日前,國家能源局公布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補貼競價結果,全國總裝機容量達2596.7208萬千瓦,占申報總容量的77.5%。
據了解,某些競價項目未入選主要原因是降價幅度偏小,競價排序靠后,體現出國家統一競價對于補貼退坡的良好效果。
此外,國家能源局鼓勵未納入競價補貼范圍的申報項目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可轉為平價。目前,山東、天津、湖北等地均啟動了2020年平價項目的申報和評選工作。
平價上網的關鍵在于降低企業初始投資和度電成本,競價模式可以合理的讓市場去發現價格、發現技術,低度電成本在競標當中體現出優勢所在。
時璟麗表示:“進入全面平價時代,開放項目市場實施競爭配置,給市場一個公平規范有序的競爭環境,有利于促進光伏度電成本的迅速下降,推動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這也體現了通過政策機制來推動光電技術和競爭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