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李福龍,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黃學農介紹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會上介紹,可再生能源是綠色低碳能源,是我國多輪驅動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能源行業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一、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強大支撐。發電裝機實現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規模達到9.3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2.4%,較2012年增長14.6個百分點。
二、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注入澎湃動能。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備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體系。水電領域具備全球最大的百萬千瓦水輪機組自主設計制造能力,特高壩和大型地下洞室設計施工能力均居世界領先水平。低風速風電技術位居世界前列,國內風電裝機90%以上采用國產風機,10兆瓦海上風機開始試驗運行。
三、減污降碳成效顯著,為生態文明建設夯實基礎根基??稍偕茉醇炔慌欧盼廴疚?、也不排放溫室氣體,是天然的綠色能源。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達到6.8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替代煤炭近10億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約達17.9億噸、86.4萬噸與79.8萬噸,為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障。
四、惠民利民成果豐碩,為決戰脫貧攻堅貢獻綠色力量。在推進無電地區電網延伸的同時,我國積極實施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工程,累計讓上百萬無電群眾用上綠色電力,圓滿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五、國際合作不斷拓展,為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中國貢獻。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我國持續深化可再生能源領域國際合作。水電業務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了超過70%的組件。
國家能源局加快推動碳達峰工作成勢見效
章建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還表示,距離2030年碳達峰還有兩個五年,共十年。“十四五”是第一個五年,也是能源低碳轉型的關鍵期。國家能源局將重點從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推動碳達峰工作能夠成勢見效。
一是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總裝機容量要達到12億千瓦以上。國家能源局將制定更加積極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加快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同時要因地制宜開發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的發展核電,同時要加快推進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調節電源建設。
二是大力推行綠色用能模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在重點領域乃至全社會推行綠色用能模式至關重要。國家能源局將采取更加嚴格的能耗標準,支持推動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非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用能方式的改變。
三是制定和實施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國家能源局正在研究推動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和任務舉措,圍繞促進能源低碳智慧轉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型儲能發展等重點任務,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同時抓好國家和省級“十四五”能源規劃銜接工作,把可再生能源的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節能減排和碳達峰等目標落實到規劃中,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壓實各級各地碳減排責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實現碳達峰。
“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將進入新階段
3月30日,國新辦舉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邊界條件、發展邏輯以及發展機制都將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綜合來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將進入一個新階段,新階段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大規模發展。在“十三五”基礎上,“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年均裝機規模將有大幅度的提升,裝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裝機占我國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將超過50%。
二是高比例發展??稍偕茉丛谀茉聪M中的占比將持續提升,到“十四五”末,預計可再生能源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比重將達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比重將超過50%,可再生能源將從原來能源電力消費的增量補充,變為能源電力消費增量的主體。
三是市場化發展。將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可再生能源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今年開始風電光伏發展將進入平價階段,擺脫對財政補貼的依賴,實現市場化發展、競爭化發展。
來源:國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