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召開的2023 SNEC上,關于產能過剩的問題引發各方熱議。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提供了一項數據:過去,中國光伏用十幾年的時間建設起大約380GW的全產業鏈產能;但就在前18個月時間里,全產業鏈的新增規模就達到了380GW。光伏制造業擴產潮何其兇猛!
對于產能過剩,有人表示擔憂,有人呼吁協同發展,有人冷眼旁觀,有人樂觀其成。不同的人,不同企業,立場不同、行業位置不同,對于擴產,對于產能過剩會有不同的觀點。但這都不能影響光伏制造業擴張的腳步。
據統計,今年5月有73個光伏制造業相關項目簽約、開工、投產,新增簽約投資金額2422.5億元。
隆基、通威、天合、晶澳齊擴產
晶科56GW一體化產能落戶山西
進入5月之后,以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依然在加速擴張產能,持續引領光伏制造業的擴產風暴。
1、隆基綠能
5月16日,隆基綠能蕪湖隆基年產10GW單晶光伏組件項目(一期)投產。與此同時,二期年產15GW單晶光伏組件項目開工。
據悉,隆基蕪湖年產10GW單晶光伏組件項目(一期)于2022年6月正式開工,二期總投資80億元,計劃2024年一季度投產。
今年光伏企業擴產舉動頻頻,即便是頭部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晶科、晶澳、天合光能都有數十吉瓦的組件擴張項目,此外通威也宣布了2023年組件產能達到80GW的計劃。作為組件龍頭,隆基自然不甘人后,今年以來不僅官宣多個光伏制造業項目簽約,而且陸續有新產能落地投產。
2、通威股份
通威2022年年報顯示,其2023年的產能目標是硅料38萬噸,電池80GW至100GW,組件80GW。在此宏大目標之下,通威的擴張步伐在加速,特別是組件產能擴張方面,更是今年的主要方向。
5月25日,通威(鹽城)25GW光伏組件項目首件順利下線,標志著該項目已進入了投產階段。通威在鹽城的組件項目于2023年1月10日正式開工,僅用時4個半月就完成了就完成項目建設,可見通威的效率。
此外,作為硅料龍頭,在向上游一體化產能擴張方面也有新動作。5月9日,通威30萬噸綠色基材項目落戶內蒙古達茂旗。該項目預計2024年投產。通威完成上游工業硅布局之后,在成本方面將更具競爭力。
3、天合光能
進入5月之后,天合光能同樣有大規模的擴產舉動。5月19日,天合光能揚州新能源產業園項目簽約,該項目一期項目擬計劃投資新建年產10GW高效光伏電池和10GW大功率組件項目。5月23日,天合光能又宣布在江蘇鹽城建設10GW電池和10GW組件項目,該項目計劃今年三季度開工,明年一季度陸續投產。
除電池、組件產能之外,天合光能2023年擴張的重心無疑是硅片方向,這是天合光能實現一體化產能的最后短板。5月29日,天合光能宣布在四川什邡投資107億元建設年產25GW單晶拉棒及配套項目。此外,5月8日,天合光能天合光能青?;匾黄?GW切片項目投產。這意味著天合光能在一體化產能建設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4、晶澳科技
2023年是N型產能放量之年,許多頭部企業都在擴張N型產能。晶澳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進入5月之后,晶澳科技多個N型電池項目投產。5月18日,寧晉智造基地6GW n型倍秀電池項目投產;就在同一天,包頭晶澳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宣布開工;5月29日,晶澳科技河北邢臺10GW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投產。
5、晶科能源
5月擴張巨大最大的企業無疑是晶科能源。5月24日,晶科官宣年產56GW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落戶山西太原綜改區。這是光伏制造業史上最大的一體化產能、最大的單筆投資。
近期,長江綠色發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百磊表示:“未來的光伏制造是以龍頭企業為核心,聚集產業鏈,降低產業鏈的成本和提高產業鏈的效率?!?/p>
晶科能源選擇了在山西開疆拓土,新建大規模一體化產能,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山西有晶科能源這樣的產業龍頭大手筆投資,已經在未來的光伏制造業競爭以及產業轉型方面獲得一定的優勢。接下來的重點無疑是保障項目落地,以晶科為示范建設新的光伏制造業基地。
12個項目開工!
涉及50GW電池、56GW組件
據統計,5月光伏制造業開工項目為12個,其中包括50GW電池、56GW組件、20GW、逆變器、邊框。
其中電池項目6個,總規模合計50GW,涉及企業既包括了通澤能源、瑞晶集團、黑晶光電、華晟新能源、鴻禧能源、正奇控股等6家企業。
從開工的電池項目來看,N型項目依然占主導,并且技術路線更加全面多樣化。其中,華晟新能源、湖南通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選擇HJT技術路線。瑞晶集團、浙江鴻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奇控股選擇TOPCon技術路線。深圳黑晶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則選擇了鈣鈦礦技術路線。
組件項目8個,合計規模56GW,涉及企業包括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愛康科技、賽拉弗、通澤能源、瑞晶集團、松源電氣、黑晶光電等8家企業。在產業鏈上游價格走低的大背景下,光伏組件的利潤率明顯增高。此外,大量市場需求也刺激企業擴張組件產能。
逆變器項目1個,合計規模20GW。5月30日,固德威廣德新能源產業園一期工程——年產20GW并網逆變器及2.7GWH儲能電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宣布開工。這是5月份唯一開工的逆變器項目。
邊框項目1個,合計規模20GW。5月31日,賽拉弗光伏組件產業園項目開工。該項目既包括了10GW光伏組件產線,同時還包括20GW碳鋼邊框生產線。
20個項目投產!
涉及電池48GW、組件74.2GW
進入5月以后,據統計,光伏制造業投產項目為20個,其中涉及硅片5GW、電池48GW、組件74.2GW。
硅片領域投產項目是天合光能新青?;匾黄?GW切片項目。天合光能在青海計劃建設從上游多晶硅到組件的一體化產能,目前單晶硅棒、硅片、組件項目已有產能落地。
電池領域有9個項目投產,合計規模48GW,涉及企業為晶澳科技、正泰新能、華晟新能源、大恒能源、炘皓新能源、麥迪科技、普樂科技、中環低碳。其中正泰新能有兩個TOPCon電池項目投產。其中,正泰新能海寧總部三期PERC技改TOPCon 5GW項目于5月22日投產;5月29日,正泰新能海寧基地四期n型TOPCon8GW電池與12GW組件項目也投產下線。
組件領域有10個項目投產,合計規模74.2GW,涉及企業為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正泰新能、海泰新能、賽拉弗、皇氏陽光、中清光伏、鑫科集團。其中,5月落地最大組件項目是通威(鹽城)光伏組件基地項目。該項目規模為25GW,從開工到投產僅用時4個多月。由此可見通威在組件產能擴張方面的速度。
2422.5億元新項目簽約!
無懼產能過剩!光伏制造業擴張不止
進入5月以后,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為首的一線大廠延續前幾個月的擴張勢頭,紛紛簽約新項目。與此同時許多新進入企業、跨界企業以及地方國企等也在簽約新的光伏制造業項目。據統計,總計41個光伏制造業項目簽約,新增投資金額2422.5億元!
從簽約項目的分類來看,硅片、電池、組件依然是重要的擴張方向,除此之外輔材領域的石英砂以及石英坩堝也有多個項目簽約。
1、硅料/硅片
進入5月之后,硅料、硅片價格大幅下行,硅料價格已經逼近10萬元/噸,與2022年高峰期相比,跌幅幾近三分之二。與此同時,硅片價格也在大幅下跌,隆基綠能、TCL中環最新公示價格顯示,跌幅都在兩成以上。
盡管價格不斷下挫,但是企業的擴張步伐并未停歇。據統計5月新簽的硅料、硅片項目多達10個,合計規模為工業硅60萬噸、多晶硅35萬噸、硅片168GW。
其中,東立集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建設20萬噸硅料項目,匯能集團建設30萬噸工業硅、15萬噸多晶硅。通威股份建設30萬噸綠色基材項目。這三個項目建設地點均在內蒙古。從項目的組成以及投資企業來看,工業硅以及多晶硅領域的投資多為一體化產能的投資,單純硅料項目的投資受制于產能過剩的威脅已經在大幅減少。
硅片項目方面企業為清電集團、英發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青海萊德寶新材料有限公司、雙鵬新能源、棒杰新能源,規模合計168GW。
與硅料領域相似,新簽硅片項目多為一體化產能的組成部分。例如晶科能源一體化產能項目,該項目包括56GW拉棒、切片、電池、組件產能。英發睿能、青海萊德寶新材料有限公司、棒杰新能源的硅片項目均包括了電池或組件的一體化產能。
2、電池
在產能面臨過剩的大背景,N型產能作為先進產能是市場急需的產能,產品有更高溢價以及旺盛的市場需求。因此N型電池成為重要的擴張方向。
據統計,5月光伏電池環節簽約項目多達19個,合計產能223.5GW。涉及企業既包括了天合光能、晶科能源、華晟新能源、聆達集團、新盛美、寶馨科技等18家企業。
在19個項目之中,明確技術路線的項目11個,均為N型技術路線,合計產能136.5GW。其中TOPCon項目規模97GW,HJT項目規模39.5GW。TOPCon電池技術幾乎成為行業主流,晶科、天合、晶澳等頭部企業紛紛擴張產能。在此背景下,異質結項目也有大舉擴張的趨勢,可見兩條技術路線之爭還將持續。
3、組件
據統計,5月有16個光伏組件項目簽約,合計規模132.5GW。其中,涉及企業包括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新盛美、太一光伏、晶優光伏、寶馨科技等14家企業。
從簽約企業來看,有多家新進入光伏領域的企業簽約組件項目。例如伏圖拉2GW組件項目落戶江蘇淮安。共青城駿山投資合伙企業6GW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生產制造項目簽約江蘇泰興高新區。此外,道榮新能源、華源電力、國潤能源集團、凌眾新能源也有組件項目簽約。
從項目簽約區域來看,江蘇、安徽、內蒙古無疑是光伏組件企業投資的重點區域。這些區域不僅地方政府重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而且本身形成光伏制造業集群,對于企業降本以及產業鏈供應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4、光伏輔材
2023年,隨著產能的陸續釋放,硅料已經不再是卡脖子環節。高純石英砂、石英坩堝的短缺,導致價格暴漲,幾乎成為下一個卡脖子的環節。在此背景之下,高純石英砂、石英坩堝成為光伏企業的擴張方向。據統計,5月10個項目簽約,其中多數項目為高純石英砂以及石英坩堝。
5月6日,合晶峰能、金弘源等6家企業的石英砂、石英坩堝企業簽約江蘇沛縣,合計石英坩堝年產能22萬只,高純石英砂1.9萬噸。5月18日,內蒙古建亨能源有限公司的高純石英砂項目簽約內蒙古鄂爾多斯。
在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大舉擴張的背景之下,產能過剩、產業鏈各環節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必然會出現。事實上光伏制造業已經駛入了擴張的快車道,而且停不下來了!從5月光伏制造業項目的擴張情況以及近幾個月的擴張勢頭來看,光伏企業大佬們的應對產能過剩的策略是建設更大規模、更加一體化的產能。這符合“以戰止戰”的思想,至于效果如何,則要留給時間來驗證了!
來源: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