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全球光伏組件回收將達800萬噸。面對即將到來的退役潮,如何打通光伏綠色產業鏈“最后一公里”?
撰文|飲馬流花河
出品|零碳知識局
“一噸報廢組件我們也就給300塊,數量少的自行交予廢品回收站處理就行了,專門去收運費、人工都不夠。”江蘇一家光伏組件回收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道。
據他介紹,光伏組件回收主要是一些小企業在做,并且回收組件以庫存組件、電站拆除組件、抵債組件、拆遷遺留組件為主,這些二手組件翻新賣往農村地區或者非洲、南美等不發達國家,尚且有利可圖。
至于報廢的退役組件,在他看來和廢品回收的邏輯差不多,拆出邊框、鋁材和玻璃,剩余焚燒或填埋。
但有人并不這么認為,“光伏組件回收絕不是收破爛,誰都能做的事情。”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秘書長呂芳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
呂芳是我國光伏退役回收工作的教母級人物,從事光伏回收研究和產業化推進有十年之久,在她看來,光伏組件回收是光伏行業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未來,作為光伏綠色鏈條的“最后一公里”,組件回收將會形成千億級的新興產業。
一邊是小作坊的零敲碎打,一邊是人跡罕至的“千億藍海”,光伏組件回收目前形成了一個頗為吊詭的局面。組件退役潮將近,誰來回收?去哪回收?如何盈利?
組件退役潮將近
從光伏電池1971年首次應用于我國第二顆人造衛星算起,我國光伏行業已經走過了52年的歷史,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8741萬千瓦,同比增長60.3%,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未來,每年大量的新增裝機和大量的退役組件將成為我國光伏產業高速發展的一體兩面。
以光伏組件20到25年的設計壽命和過往裝機量數據的預測,2025年前后首批光伏組件將陸續走向退役,2030年開始,光伏組件的廢棄量會因為2010年以來的新增裝機的大幅增多而爆發,行業將進入光伏組件報廢的密集期。
國際能源署預測數據顯示,2030年,全球光伏組件回收將達800萬噸左右,迎來回收大潮。2050年,全球會有將近8000萬噸的光伏組件進入回收階段。其中,中國將在2030年面臨需要回收達150萬噸的光伏組件,在2050年將達到約2000萬噸。
從預測數據來看,2030年的密集報廢期似乎還很遙遠,數量和規模也并不是很大,因此光伏組件回收還未受到太多光伏龍頭企業的重視。最先嗅到風口的是一些小企業,他們依托咸魚、淘寶等電商平臺建立了小范圍的回收網絡,通過倒賣二手光伏板賺取差價。
但是考慮到光伏組件的技術迭代飛快,二十年前的光伏組件和今天22%+轉換效率的組件已不可同日而語,補貼退坡后,電站提前更換效率更高的組件意愿強烈,另外,我國早期的建設的光伏電站組件質量參差不齊,很可能未達到設計壽命就提前退役,對老舊電站進行“技改”成為提升存量電站發電收益的必由之路。
有專家指曾出,過去10年,光伏組件、光伏系統成本價格下降90%以上。技術大幅進步、LCOE大幅下降,現有光伏電站未到壽命期(25年)被替代是大概率事件。種種因素疊加下,光伏組件退役潮將會更早來臨。
組件退役潮會涌出一個千億市場,根據有關數據,晶體硅光伏組件中玻璃、鋁和半導體材料比重可達92%,另外還含約1%的銀等貴金屬。若能全部回收,到2030年,可從廢棄光伏組件中得到145萬噸碳鋼、110萬噸玻璃、54萬噸塑料、26萬噸鋁、17萬噸銅、5萬噸硅和550噸銀。
綠色和平組織預測:通過光伏組件回收技術可獲取的原材料累計價值達76.83億元,截止到2040年,累計可回收價值高達1.1千億元。
為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曾發文呼吁:需科學合理測算光伏組件回收處理市場增長趨勢,以便凝聚行業共識,推動政府和企業提前布局政策制定、商業化布局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