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的對話嘉賓是正泰新能常務副總裁黃海燕女士,正泰新能是正泰集團旗下專注光伏電池組件的智能制造企業,也是業內最早實現n型TOPCon組件量產的企業之一。
公司目前在浙江海寧、江蘇鹽城、甘肅酒泉、吉林松原、安徽鳳陽,以及泰國等地布局了智能制造基地。
以下是訪談實錄:
N型技術布局與產能規劃
PV Tech:在今年的SNEC展上,正泰新能展出了哪些重磅產品?他們有些什么特點?
黃海燕:我們將在今年SNEC展會期間推出新產品—— ASTRO N7系列組件。ASTRO N7延續了正泰新能ASTRO N系列所有優勢,并在原有性能基礎上全面升級,創新性地采用n型TOPCon3.0電池片、矩形硅片、SMBB、雙層鍍膜玻璃、間隙貼膜等前沿技術方案,組件功率高達615W+,組件效率達22.7%+,實現全系列高效率、高功率、高可靠性、高單瓦發電量、低BOS和LCOE等核心優勢。
PV Tech:這兩年行業加速向下一代先進電池產品迭代,各家公司對n型技術各有側重,正泰新能對于n型產品有哪些產能布局和規劃?他們面向的主要目標市場有哪些?
黃海燕:目前我們有個4新的制造基地(浙江樂清、義烏、富陽,以及寧夏鹽池)正在建設中,加上我們此前已經投產的6個基地,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們將會有10個智能制造基地實現量產。
已有基地的擴產,加上新基地的建成投產,預計到2023年底,我們的總產能可以提升150%以上。規劃今年底組件產能提升至50GW,其中n型TOPCon產能提升至36GW。至2025年,正泰新能TOPCon產能將占比90%以上,遠遠高于行業40%的平均水平。
后續海外市場區域,我們將以國家為單位,提高產品在不同區域的覆蓋度。2022年,德國成為我們海外第一個出貨量超1GW的國家,我們的產品在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等國也有不錯的業績表現。之后的工作中,我們會陸續加強產品在歐洲各國家的覆蓋度,同時提高重點客戶的出貨量占比。
除了主流市場的已有布局,我們也在重點關注一些新興市場,包括亞太、非洲、中東等地區。雖然到2023年,這些新興市場的業務貢獻不一定會很大,但是我們判斷到2024年這些區域的電站級項目會迅速發展,我們也在長期持續地跟進這些區域的項目。
激烈“內卷”下的可持續發展
PV Tech:光伏行業涌入了不少新晉者,行業內卷加劇,您覺得,正泰新能的競爭優勢有哪些?公司怎么在這種激烈競爭中保持可持續發展?
黃海燕:正泰新能最早追溯到我們整個做制造的是正泰太陽能,那么我們是從2006年進入到光伏領域,也是國內最早進入光伏領域的民營企業之一。17年來,我們積攢了相當豐富的光伏組件制造和管理的經驗。再加上,依托正泰集團綠色能源板塊,布局上下游產業鏈,并且構建了完備的產業綠色化發展體系。這是我們正泰新能的一個先天優勢。
另外,正泰新能在最合適的時機堅定選擇了最正確的道路。我們是業內最早實現n型TOPCon組件量產的企業之一。
隨著主流技術PERC電池效率逐漸接近“天花板”,由p向n轉型可謂大勢所趨。而當同行在n型諸多技術路線彷徨之際,我們大舉進攻TOPCon,不斷取得效率和成本的突破,建立起了自己的技術護城河。
TOPCon的優勢在于生態兼容性,可充分利用原有PERC產業鏈,材料、設備國產化迅速,生態更加成熟?;谶@種電池技術生產的新產品,相比p型產品單瓦發電增益平均3.5%左右,一體化成本接近持平,系統度電成本更具優勢。”
另一個關鍵優勢是光伏產業的核心痛點——降本增效路徑清晰。TOPCon電池的最高理論效率為28.7%,2022年行業量產平均效率約24.6%,頭部企業大都已超過25%,提效速度非???。
目前正泰新能TOPCon電池量產平均效率達25.3%,并且對未來進一步的降本增效有清晰的規劃,包括硅片減薄,膜層優化,正背面柵線金屬化改善等。
PV Tech:您如何看今年的光伏市場行情?公司今年有什么樣的發展預期或出貨目標?
黃海燕:目前,全球特別是一些歐美國家正處在一個能源轉型的加速期,高效、清潔、綠色、低碳的太陽能能源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接受。在減碳和能源轉型的整體趨勢之下,光伏行業還將持續一定時期的高速增長和市場容量的持續擴張。
國內外市場需求都比較旺盛,部分區域市場可能會由于補貼力度降低、貿易壁壘、外幣管制等因素出現短暫需求下降的情形,但總體保持良好的發展。另一方面,市場競爭會更激烈。隨著市場深入發展,對企業全球化經營的要求也會更高。
正泰新能2023組件目標出貨30GW。綜合我們目前已經出貨的數據,以及擴產進度,從整體上看,各項指標都在可控范圍內,預測能夠順利達成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