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2023光伏發電項目經濟性分析論壇在北京天泰賓館順利舉行。
光伏項目開發熱點問題對話環節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劉譯陽主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業師董秀芬、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副主任李鵬、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上海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光伏事業部總經理王楓、中國電建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與電力部副總經理劉建泉、TÜV北德集團全球可再生能源高級副總裁須婷婷參與對話。各位嘉賓就光伏+儲能推廣應用的“最后一公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業師董秀芬:
儲能要想在目前的電力系統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先從負荷側起步,包括大負荷、小負荷等,結合負荷特點發揮其調節作用效率可能更高;在發電側和電網側,要結合電力系統新能源比例及可調節資源及特點而定。但不管用戶側還是發電側,都要注重儲能的使用效率。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副主任李鵬:
根據中電聯的調研報告,目前我國風光電站配套的儲能絕大部分沒有發揮作用。實際上,要想讓儲能發揮作用很簡單,就是讓儲能有創造價值的機制。當電力市場交易全面放開,那么不管是發電側、電網側還是用戶側,只要是完全市場化的環境,都能找到儲能存在的價值。只有把用戶側的價格曲線放開,用電價格才能有所變化,用戶也自然會配套儲能。
目前,“光伏+儲能”如果僅靠行政命令去強配,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會造成巨大的投資浪費。只有深入改革電力體制,建立全面覆蓋,公平開放,交易自由的電力體制,儲能才能建立屬于它的新的商業模式,基于此,“光伏+儲能”的投資也很快就能發展起來。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
從技術路線層面來看,現在并不適合大規模配儲。目前,電化學儲能項目平均利用率為10%多些,而且電化學儲能電池會隨時間衰減,效率也會下降,平均6-8年就可能全面更換一次,且集中儲能在當前運行過程中,其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當前,光伏行業并沒有針對“30·60”目標制定詳細的規劃,亦即就如何穩步實現“雙碳”目標、如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如何循序漸進的實施等方面并無具體措施,從而造成了行業亂象——所有資金瘋狂涌入電池環節,但是電池相關材料又屬于稀有資源,需有效控制使用。電化學電池最好的應用場景,應當是在微電網、配電網和終端客戶上的應用,如果僅發揮其對大電網的調節作用,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從電力市場交易層面來看,波動性電源配適當的儲能是可以獲得更多的參與市場交易的機會,有利益提升才能提高配儲的主動性、積極性。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
2022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結合國家文件和實際工作,主要有四種典型的應用場景來計算新型儲能的規模;
一是電源側配儲主要在大基地、沙戈荒,需要考慮沙戈荒各個基地的差異;二是未來市場化以后,通過市場的峰谷價差來獲得合理的收益;三是電網對于儲能的需求隨著電網替代性儲能緊急情況程度的不同發生變化,和輸配電價相關,而且儲能需求的計算、核定需要能源局嚴格審核;四是獨立儲能解決的是區域問題,這個區域不是省的概念,儲能將來的發展趨勢就是作為區域風光共享的獨立儲能?,F在的電源側配儲能和抽蓄不是一個能量級別,在定位功能的挖掘和利用下,可以從中找到儲能最好的利用價值。
上海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光伏事業部總經理王楓:
未來的儲能,包括區域的電網,應該向朝智慧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某地區的工業用電、商業用電和居民用電的比例情況如何?發電側配儲能在該地區怎樣實現消納?儲能資產潛質在哪里?
2023年,深圳出臺了多項政策,政策提出需要區域性的、商業化的儲能?,F在,發電側儲能應該和用戶側儲能結合,并且電網的優化需要按照具體地區來實施。未來,可以按照區域化的試點去匹配發電側和用戶側儲能的利用,以保證儲能作用的充分發揮。
中國電建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與電力部副總經理劉建泉:
關于光伏和儲能組合的問題,可圍繞政策引導、用戶側需求、儲能成本降低三個方面進行闡釋。首先,從政策引導方面分析,光伏具有間歇性、波動性,且有諧波干擾,而儲能恰好可以解決這些缺陷。為了解決新能源的消納問題,同時也為了給新能源電力削峰填谷、調頻調相,截至2022年底全國二十多地已推行新能源電站強制配儲政策。其次、放眼全球,海外對儲能也有很大需求。在多數非洲國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區,90%的居民用不上電,一方面是大型電源建設難度大,另一方面是電網輸電成本高。此前,世界銀行和IFC發起了“點亮非洲”、“點亮全球”的號召,中國電建在非洲、南美等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完成了一批“光伏+儲能”的智能微網項目,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最后,除政策引導、用戶側需求外,光伏配儲能的規?;瘧眠€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技術和產品升級迭代,二是儲能能成本大幅降低。在供需兩旺的形勢下,“光伏+儲能”大流行應該只是時間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光儲組合打通“最后一公里”之時,就是新型電力系統到來之日!
TÜV北德集團全球可再生能源高級副總裁須婷婷:
目前,我國儲能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的存量也有限,在具體的推廣運用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這一過程中,儲能會存在一些階段性的質量問題,或者說儲能技術會有一些更新迭代,然后才會迎來降本過程。
另外,TÜV北德希望能夠和行業上下游的不同企業多溝通、交流,以便更多地了解目前行業里產品的應用情況、技術等各方面信息,這樣才能不斷更新標準或者檢測方法,從而幫助光伏企業抓住市場機遇,為其在國內和海外市場的開拓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