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陽能光伏資訊
太陽能光伏網

央企: 光伏供應鏈發展與下游電站投資的"矛與盾"!

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舉辦的2023光伏發電項目經濟性分析論壇上,來自長江三峽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中國電建等央企就光伏項目開發熱點問題進行了經常對話。

對話嘉賓: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業師董秀芬、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副主任李鵬、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上海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光伏事業部總經理王楓、中國電建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與電力部副總經理劉建泉、TÜV北德集團全球可再生能源高級副總裁須婷婷。

嘉賓們圍繞2022國內光伏市場的“得與失”、2023年國內光伏裝機市場的“期待”、光伏供應鏈發展與下游電站投資的“矛與盾”等進行了相關探討與分享。

就2022年國內光伏裝機市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業師董秀芬表示,如果說2013年至平價上網階段,可以定位為光伏發展1.0時代,自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目標提出后,光伏系統進入了創新發展的2.0時代。2022年光伏行業發展很好,發展速度很快,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包括儲能、光伏制氫等,但是在體制機制方面有一些需要突破的地方,這也是行業共同努力、建言獻策的方向。

中國電建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與電力部副總經理劉建泉則就產業鏈的矛盾指出,“光伏EPC項目主要是以設備為主,而光伏組件占比大,約占到整個EPC成本的50%,而且價格波動劇烈。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2022年11月份,組件價格大部分時段維持在2元/瓦左右,這個價格超過了多數投資企業的預期,所以抑制了投資熱情。在當前條件下,光伏組件每降低1毛錢,投資回報率大約能提高1個百分點,近期組件降了2-3毛錢,使一些集中式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從5%上升至8%,達到了多數投資企業的投資回報率要求。根據多家央企年度框架招標數據,2023年組件的平均報價均在1.7元左右,所以我對于今年的集中式光伏電站投資規模是持樂觀態度的。”

對于2023年光伏市場預期,董秀芬認為第一批大基地以及各省發布的各類指標內的項目預計將有一定比例今年并網,分布式延續今年的發展勢頭總規??赡軙淼?00GW。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副主任李鵬則指出,具體還是要從幾個影響因素去看,一是大基地如果單純外送光伏,通道的利用率最多是1700-1800小時,經濟性不足,必須跟其他能源互補。二是今年組件價格下降,價格和并網政策也有待明確,項目投資的邊界條件存在不確定性。三是今年估計有更大規模的新能源電量進入市場交易,項目投資模型會發生很大變化。

上海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光伏事業部總經理王楓認為,今年光伏行業熱情高漲,突破100GW應該沒問題。此外,新型技術應用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去年TOPCon供貨占整個供貨量的7%左右,到2023年年底預計會達到25%,也就是說在“十四五”期間基本可以實現n型電池技術向P型的迭代。

具體對話內容見下:

2022年國內光伏裝機市場的“得與失”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業師董秀芬:自2013年國務院24號文發布至今,光伏發展已有十年,這十年的發展速度是非常令人震驚的。2013年至平價上網階段,可以定位為光伏發展1.0時代,自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目標提出后,光伏系統進入了創新發展的2.0時代。

2022年,光伏發展有一個新特點,總裝機規模和新增裝機規模都已經在新能源中占據主要地位。其次集中式和分布式仍然在螺旋式進步,從光明工程、金太陽工程、特許權招標、分布式異軍突起,再到沙戈荒的大基地,光伏一直是這樣發展的。此外,沙戈荒開辟了新天地,光伏頂起了半邊天,光伏制氫也在開啟新的市場。

進入新的發展時代,我們不僅要關注光伏本身,還要關注新型電力系統。2023年應著手新市場的研發,推動政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針對不同的應用市場開展不同的政策細化工作。分布式市場,不管是工商業還是戶用,滲透率的直達、配電網的建設、儲能配比等問題,不能盲目或自我的發展,要有序的、規范的開發。沙戈荒大基地,電網規劃、一體化運行、電力市場服務等,這些政策都需要更精細化的研究。

從企業層面來講,在技術創新方面,企業應該做更多的工作。在每一項示范項目里面都更多的做科研,包括設備制造企業新技術應用、系統集成的創新等。

總的來說,2022年光伏行業發展很好,發展速度很快,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包括儲能、光伏制氫等,但是在體制機制方面有一些需要突破的地方,這也是我們行業共同努力、建言獻策的方向。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要談“得失”,得,首先,2022年光伏裝機首次超過風電,而且按照目前趨勢來看,明年超越態勢將保持,這是跨時代的。

第二,分布式方面,光伏本身的特點是能量密度偏低,分布式利用是最經濟、最合適的,但實際上因為沒有規模效益,成本較高,推行分布式的時候,沒有想到可以達到今天這樣的規模。2022年分布式光伏年新增裝機突破5000萬,相當于德國前十年的累計裝機量,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第三,從電網方面來看,2022年光伏行業整體利用水平非常高。全國平均利用率達到了98.6%,除了西藏、青海外,所有省份光伏利用率都達到了95%以上,這也是以前很難想象的,非常了不起。

要談“失”,或者說下一步如何實現更高的開發規模,今年高質量發展對新能源發展提出了幾個要求。

第一,新能源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支撐能力,國外也在提光伏發電技術,未來通過這種技術,讓光伏在發電系統中的比例更高,裝機的比例更高,這可能是下一步持續提升開發規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方向。

第二,商業模式創新。關于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里面提到過很多,技術發展到目前的程度,成本也有所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維持合理的收益,繼續在能源轉型中發揮作用,未來在商業模式創新上還有許多工作可以做,比如新能源的就近就地利用等,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的,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第三,消納問題。中電聯數據統計,全國風光發電量占比達到13.7%,國網能源研究院統計,風光發電量占比達到了15%,未來將如何發展,降低至10%?還是進一步提升至20%、30%?在提升的進程中,消納問題如何解決。雖然光伏+方面有一些創新,但未來還需要更多元的商業模式。

光伏供應鏈發展與下游電站投資的“矛與盾”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投資永遠是一個系統的問題,不是單純某一個方面能解決的。除了上游供應鏈,投資中的非技術成本也在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很大,比如技術配套、租賃費用等,這些投資成本都在增加。

供需矛盾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上游產業鏈供應商要利潤,投資商要回報,這兩者想達到均衡是比較難的。2022年整個組件價格高漲,回報的收益一再壓價,這時候是追求量還是追求質,從央企的角度來說,目前是在高質量發展中對質的追求。怎么解決這些矛盾呢?為什么說供需矛盾是系統問題,因為它不單單是國內市場的問題,是國際市場的問題。國際市場發展好,國內供需就會緊張,價格就會上升。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講,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產業鏈,是系統的,投資和產業鏈供應上的矛盾,大家在不停地找供需的均衡點。

上海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光伏事業部總經理王楓:光伏電站的投資可以分為系統投資、非技術成本兩大部分。非技術成本包括土地成本、送出成本等,非技術成本受實際情況影響,差異較大,光伏系統投資相對固定,降本主要集中在系統投資上??v觀這十年光伏供應鏈的發展,系統投資中最大的成本單元為光伏設備,約占總投資的65%左右,組件約占系統投資的45%,所以光伏電站成本依靠于供應鏈的發展。

目前大家關心最多的是組件,近幾年組件不斷變大變薄更高效,轉換效率不斷提高,國內光伏組件的生產制造水平遠遠達到了全球前列。第二是其他的設備,尤其是電纜,成本又可以降低50%。第三是支架的利用,高效組件的利用帶動了BOS成本降低,一兆瓦光伏組件支架用量已從50噸降到20-30噸左右。伴隨著光伏產業鏈成本的降低,帶動整個國內光伏電站投資的熱情。

光伏增量市場的巨大,也會給產業鏈帶來沖擊。光伏領域還有很多受制于國外進口資源,在2023年可能會面臨一些問題。第一是在去年已經發生了的逆變器芯片RGBT的短缺,今年這種短缺還會加劇。第二是EVA和POE,這些原材料有50%依賴于進口。第三是電化學儲能,光伏產業鏈現價格降低后,投資者熱情高漲,也會帶動儲能方面的應用,供給可能會出瓶頸。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副主任李鵬:2022年光伏新增裝機超87GW,前所未有,這是成績,但也存在問題。到現在為止,整個行業產業鏈還沒有理順,我們經歷了很多輪產業鏈的大起大落,2019的玻璃,2020-22年的硅料,接下來應該是逆變器。這幾輪折騰下來,除了抬高成本之外,大家掙的都是短期的錢。

產業要發展,必須要建立穩定的預期,這是未來全行業最重要的事。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我個人理解積極穩妥就是在整個10年或者40年的時間段,應該給行業構建一個穩定的預期,在這個穩定的預期下去做研發、做投資、做整個產業鏈的建設。

想要熨平波動,要建立幾個比較穩定的預期。第一,供應鏈一定要穩定。2018年光伏新增裝機23.3GW,同比下降跌到30.8%,2022年新增裝機87.41GW,同比增長59.3%,對產業來說沒辦法適應這樣波動性。第二,政策預期一定要穩定。一個產業政策最好穩定5-10年,這樣大家才愿意做長期投資。第三是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式一定要穩。尤其是商業模式的邊界條件要穩定,不要輕易改變。

如果行業做增量,還是依賴大電網的消納,每年的空間是有限的。從電網的角度來說,光伏對電網的沖擊有多大?每年新增一個億的光伏裝機,相當于每天的日內峰谷差要增加一個億,電力系統必然會調節困難。光伏一定要脫離完全依賴大電網消納的模式,把光伏+做好,光伏綠色價值和產業價值深度融合,使光伏能夠支撐高載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綠色發展。

此外,光伏+不只是光伏產業的事,而是光伏產業、開發企業和電力用戶一起協同創新的事,把光伏的綠色價值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使整個光伏的發展逐漸擺脫對于大電網調節能力的依賴,這樣光伏才能擺脫原有的模式制約,真正步入到大家所希望的200GW時代。如果還是按原來的模式往下走,天花板是能夠看得到的。

不光能源行業或者電力行業要創新,在未來新型電力系統中,我們的用能方式也會發生改變,所以光伏產業拓展各類應用場景的過程,既是把自身蛋糕做大的過程,也是深度融入能源消費革命的過程,是未來與技術創新同等重要的事情。

中國電建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與電力部副總經理劉建泉: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87.41GW,其中分布式光伏占比58.5%,大型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只占約40%。那么為什么企業對大型光伏地面電站的投資熱情不高了呢?我認為還是和光伏產業鏈的價格波動,尤其是組件價格持續走高有直接關系。

談起光伏產業鏈,中電建作為EPC承包商,對整個項目的成本構成有較深的了解。光伏EPC項目主要是以設備為主,占到70%-80%,包括了光伏組件、逆變器、匯流箱、箱變、電纜、變電站電氣設備等。這里面除了組件之外,其他的設備的占比都比較小,而且價格變化不大;唯有光伏組件例外,不僅占比大,約占到整個EPC成本的50%,而且價格波動劇烈。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2022年11月份,組件價格一路攀升并處在比較高的水平,大部分時段維持在2元/瓦左右,這個價格超過了多數投資企業的預期,所以抑制了投資熱情。

那么如何化解這個矛盾呢?據測算,在當前條件下,光伏組件每降低1毛錢,投資回報率大約能提高1個百分點,近期組件降了2-3毛錢,使一些集中式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從5%上升至8%,達到了多數投資企業的投資回報率要求。根據多家央企年度框架招標數據,2023年組件的平均報價均在1.7元左右,所以我對于今年的集中式光伏電站投資規模是持樂觀態度的。

光伏產業鏈的上游,不僅有硅料,還有玻璃、銀漿、硅鋼片等,每個環節的波動都會影響到整個行業,同時也會受到行業的反作用。今天會場來的都是行業內企業,我們呼吁各企業都只賺取勞動經營的合理利潤,共同保障我們的光伏行業健康向上、行穩致遠。

如何更好的助力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產業化推廣應用?

TÜV北德集團全球可再生能源高級副總裁須婷婷:從認證機構的角度來講,首先規范很重要。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182向210轉變、N型電池技術的新產品不斷發展,如何確保高效組件的精確測試,這很重要。大尺寸組件的功率測量,工藝、產品尺寸的變化,會在實際應用當中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和挑戰,系統層面來講會不會出現新的風險,包括在系統中與其他部件的匹配性等問題,都是當新技術新產品出現的時候認證機構需要考量的因素。

第二,關于產品質量控制。以前的產品材料都比較單一,比如鋁邊框、支架都是一種材料?,F在些復合材料使用的越來越多,比如玻璃纖維的邊框、樹脂和玄武巖支架的材料。需要從安全角度以及其他角度進行考量,安全與降本增效并駕齊驅,對整個產品質量控制起到幫助。

第三,新的應用場景。比如海上光伏的應用。海上領域里要用什么樣的材料,產品的可靠性嗎,海上戶外實證等,希望在無論是在實驗室內部,還是戶外實際運營中,可以給出更多數據做參考。

2023年國內光伏裝機市場的“期待”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業師董秀芬:第一批基地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并網,這些可能占大部分比重。對于各省發布的各類指標內的項目,也會有一定的比例并網。分布式項目受用戶用電價格影響,也會延續今年的發展勢頭,保持一定的裝機規模,市場總裝機容量預計1億千瓦左右。

目前,國內新能源的裝機容量已經超過水電,下一個目標就是新能源發電量超過水電,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煤電。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副主任李鵬:今年,大基地的開工量比去年要高,至于高多少,需要辯證地看待,有以下影響因素:

一是大基地如果單純外送光伏,通道的利用率最多是1700-1800小時,經濟性不足,必須跟其他能源互補。二是今年組件價格下降,價格和并網政策也有待明確,項目投資的邊界條件存在不確定性。三是今年估計有更大規模的新能源電量進入市場交易,項目投資模型會發生很大變化。

總的來說,除了組件價格的下降是正面因素,上述其他影響因素在技術上很難改變。如果還是大電網消納,即使今年真的能達到150GW、200GW,明年要么是大規模的棄光,要么是大規模的裝機量的下滑,這是肯定的。如果把電網消納這一部分作為行業發展的基本盤,那么基本盤之外的增量一定要去擴展“光伏+產業”就地消納的路徑。只有打通光伏+產業和源網荷儲的鏈條,我國光伏裝機規模才能更上一個臺階,達到樂觀預期的150甚至200GW/年,如果還是依賴大電網的消納能力,從長期平均值來看,恐怕100GW是天花板,甚至持續下去這一目標都很難達到。說到底,有沒有天花板取決于我們自己。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華能集團裝機容量以火電為主,目前面臨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的壓力,所以新能源的新增裝機是大類方向。華能今年的目標是要確保1700萬千瓦,力爭2000萬千瓦的投產,在“十四五”期間新增8000萬千瓦,這樣清潔能源裝機的占比就可以超過50%。

實際上從發展的角度來講,由于統計口徑差異的原因,明年全國光伏裝機容量不好確定,比如大基地的外送工程從規劃、審批、建設到投運,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時間。另外,大基地的新能源送出還需要配套一定的火電,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滯后,光伏新增裝機規模不等同于并網規模,其中也涉及到統計口徑的問題。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電力系統消納能力與電源、電網、負荷水平和特性以及系統調度運營水平有關,核心取決于系統的可調節水平對波動性、隨機性電源的支撐能力。全球范圍內,由于各個國家的電源結構不一樣,不同電源的調節能力存在差異,因而不同電力系統消納能力不同,新能源電量的占比或者滲透率也有差別。對于已建成的確定系統,根據生產模擬計算不同系統上限值不一樣,雖然可以算出裝機規模的上限值,但因為這個值受邊界條件變化的影響也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它就只能是個基于假定邊界條件的大概的值。國網能源研究院預測,在“十四五”期間,經過努力,我國每年新增風光規模達到1億千瓦可能消納問題不大,但只能給出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受邊界條件影響,需要每年根據實際情況測算。

上海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光伏事業部總經理王楓:年前光伏組件大跌的時候,行業內預測2023年是光伏行業的大年,今年光伏行業熱情高漲,突破100GW應該沒問題。光伏成本的變化帶來裝機結構的改變,2021年分布式裝機占55%,2021年、2022年這兩年,組件價格從年初漲到年尾,2022年前三季度分布式裝機達到67%。隨著分布式整縣推進政策的實施,分布式整縣推進項目也在等待組件價格的下降。

2023年,光伏行業投資熱情也非常高。截止到今年年底,光伏裝機規模會超過水電,成為中國第二大發電來源。2022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量為392GW,和水電的累計裝機只差21GW;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增速是60%,水電新增裝機的增速為1.65%,所以今年光伏超過水電并成為第二大發電主體是毋庸置疑的。此外,新型技術應用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去年TOPCon供貨占整個供貨量的7%左右,到2023年年底預計會達到25%,也就是說在“十四五”期間基本可以實現n型電池技術向P型的迭代。

中國電建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與電力部副總經理劉建泉:關于2023年國內光伏裝機“天花板”,如果是120GW,那么在2022年的基礎上增加40%左右,150GW可能增加80%。今天上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陶冶主任預測2023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為120GW,這個值可能更符合實際情況。

最新相關

不斷突破應用場景,光伏行業蝶變

光伏行業正在突破產品只是用于光伏電站的刻板印象。"進入太瓦時代的光伏,深度嵌入其他能源形態和應用場景,光伏等新能源站上時代C位。"在第十六屆(2023)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上,...

SNEC圓滿落幕,Intersolar共赴新程

SNEC圓滿落幕,Intersolar共赴新程

為期3天的SNEC光伏展會圓滿落幕,33個展館、展出面積27萬平方,來自全球95個國家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50萬人注冊觀展,騰圣此行收獲滿滿。2個行業獎項騰圣大功率微型逆變器TITAN系列"在"SNEC十大...

強強聯合: 1.5GW集中簽約!

強強聯合: 1.5GW集中簽約!

5月25日、26日,在第十六屆(2023)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展覽會上,安泰新能源與Amp Energy(以下簡稱AMP)、One Stop Warehouse(以下簡稱OSW)、SUSUNN Smart Solution(以下簡稱SUSUNN)分...

亚洲精品极品无码人妻_亚洲精品av在线国自产拍_亚洲第一色片av网_欧美黄色网站午夜剧场

<option id="4mvxg"><source id="4mvxg"><tr id="4mvxg"></tr></source></option>

    <track id="4mvxg"><span id="4mvxg"></span></track>
    <nobr id="4mvxg"><optgroup id="4mvxg"></optgroup></no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