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踴躍建言,對新能源光伏、儲能行業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高紀凡:政府工作報告增強光伏企業信心
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現場出席并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振奮人心,聽后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高紀凡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并指出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緊緊依靠創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有效應對外部打壓遏制。要推動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同時表示“我們將加快推進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落地,推動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為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天合智慧和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鐘寶申:推動農村地區普及綠色建筑
“加快綠色建筑發展是建筑領域清潔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全國人大代表、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寶申近日表示,要不斷完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創新研發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建材,穩步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逐步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有效控制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助力城鄉建設領域“雙碳”目標的實現。
“按照我國目前已有的建筑面積,假如這些屋頂上都裝上了光伏,發電量可達到10億千瓦時。‘十四五’我國規劃新增建筑光伏0.5億千瓦以上,根據屋頂分布式光伏和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發展趨勢和成本降低情況,結合可安裝空間潛力考慮,可以大幅度超額完成規劃目標。按照10億千瓦的光伏安裝潛力,屋頂分布式光伏和光伏建筑一體化將在其生命周期內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起到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和保護環境的作用,將為人們提供健康的生存空間。”鐘寶申稱。
“相比于農村,我國現有城鎮綠色建筑規劃較為完善,《“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而鄉村在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方面相對薄弱。”鐘寶申表示,“十四五”時期是傳統農房更新換代為現代建筑的關鍵時期,也是綠色建筑在農村普及的窗口期。
“在農村方面,最重要的是讓鄉村居民能夠用得起綠色建筑。過去農村建筑都是磚瓦結構,而在生產磚瓦的過程中,對土地、空氣質量都會造成污染?,F在,有些農村已出現裝配式建筑,相比于以前的磚瓦結構更加綠色環保,光伏也可以和房屋建筑相結合。農村居民除了在自家屋頂上安裝光伏發電自用,還可以把剩余的電量送到電網上去。這樣,就使得農村建筑更加低碳節能環保。”鐘寶申進一步表示,綠色建筑不僅具備居住功能,還可以生產綠色電力自用或者出售,實現了其能源和經濟的雙重屬性。
“農村建筑利用光伏發電更具優勢。城市建筑高層較多,而農村建筑占地面積較大,可以利用更多的屋頂光照來發電。然而,在推動光伏產業大力發展的過程中,城市在推動低碳方面進度比較快,農村相對滯后。”對此,鐘寶申建議應加快制定鄉村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掀起農村新建筑的綠色潮流,助力鄉村低碳發展。
鐘寶申認為,提高農村綠色建筑的比例有助于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尤其是冬天的霧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農村的取暖造成的,如果提高了農村綠色建筑的比例,冬天的霧霾就會大幅減少。“北方的冬季取暖可重點推廣熱泵技術,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減少霧霾天,讓綠色建筑能夠更加便捷地實現清潔采暖。”
此外,鐘寶申還建議,綠色建筑規劃中可以充分考慮光伏建筑一體化的環境優勢、經濟優勢,使其為城鄉建筑提供更多的綠色一次能源。
全國人大代表曹仁賢
碳市場的覆蓋范圍、行業以及先后順序是碳市場建設的關鍵要素,市場主體交易的活躍度是碳市場能否發揮減排效果和作用的關鍵,這對防止碳泄漏,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實現公平減排,最終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提出以下建議:
一、堅持先立后破、逐步擴大碳市場的覆蓋范圍
1.建議“十四五”期間將更多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目前,我國碳市場已納入發電行業,覆蓋全國碳排放量約45%,但仍有大量高耗能行業未被納入。建議盡早將水泥、鋼鐵和電解鋁等高能耗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并盡快明確其納入的時間節點及碳配額分配原則。
2.建議盡快完善并豐富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碳交易產品和交易方式的多樣化有利于提升市場活躍度,進而加快全國碳市場的市場化進程。建議在現階段全國碳市場現貨交易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碳市場經驗,進一步增加如碳遠期、碳期權、碳期貨等碳金融產品種類,并引入遠期交易、展期交易、掉期交易等更多交易方式。
3.建議全國碳市場設置碳配額有償分配比例,拍賣收入用于支持欠發達地區節能減排項目。逐步引入碳配額通過拍賣方式發放的機制,提升碳配額有償分配的比例,所獲收益用于環境保護、低碳投資和幫扶欠發達地區的節能減排項目。
二、積極鼓勵民間市場主體自愿交易
1.建議鼓勵民間市場主體參與碳市場。開放非控排企業、機構及個人進入碳市場,并降低其入市門檻,通過市場化機制增強碳市場的覆蓋面和活躍度。
2.建議盡快重啟CCER市場,加快落實自愿減排市場建設。根據不同類別新能源項目的市場存量,項目開發的額外性,甄選出一批符合碳市場交易需求、能穩定推進碳市場有序發展的自愿減排項目,并支持開發對應的方法學工具,積極推進新能源行業參與到碳市場中。盡快重啟CCER項目備案,發揮企業開展自愿減排項目的積極性。
3.建議政府牽頭制定全國及地方碳普惠體系相關管理辦法,加快民間碳普惠體系建設,記錄、量化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參與低碳場景、踐行減排的行為。企業和個人可通過碳普惠機制獲得官方認可的碳減排量,能自由進入碳市場實現碳減排量的交易變現,或通過政策支持、商業獎勵等消納渠道實現其價值,推動社會形成全面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全國政協委員曾毓群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我國正加快關鍵技術創新,大力發展綠色低碳供應鏈,推動新能源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電池儲能為主的新型儲能產品是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國內電池儲能產業快速發展,但產品良莠不齊,對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并網運行帶來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挑戰。為提高電池儲能產品的安全保障水平,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建議參照核電級安全標準,建立以失效概率為依據的電池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體系,并將該體系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招標條件當中,引導電池儲能產業邁向以“核電級安全”為標桿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二是建議圍繞大容量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電池儲能集成系統這一關鍵領域,加強電化學儲能系統測試評估與實證,創建國家級電化學儲能實驗驗證平臺。
三是加強電池儲能數據的統計發布和共享。建議國家儲能平臺數據分級分類面向電池企業有序開放,以便電池企業支持平臺建立更為準確的儲能電站安全預警模型,為儲能電池產品的不斷優化提供數據支撐。曾毓群還建議儲能產業主管部門和支撐機構參照工信部委托動力電池聯盟按月發布的廠家電池裝車數據,定期發布有公信力的國內儲能電池并網總量及生產商并網量數據,為電站設備選型提供關鍵數據參考。
全國人大代表劉漢元
隨著我國光伏裝機規模大幅擴張,硅能源產業同步快速發展。硅能源產業的穩健快速發展,對鞏固我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晶硅光伏產業的主要聚集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用電需求無法保障、季節性限電限產等問題,客觀上對硅能源產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約和影響。此外,隨著能源轉型步伐的不斷加快,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規模迅速擴大,硅能源產業的能源屬性日益凸顯,其產能的利用率直接影響著光伏電站的建設,進而影響到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速度。
為優先保障硅能源產業的用電需求,促進硅能源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給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在工業領域優先保障硅能源生產企業的用電需求。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明確規定,在保障民生用電的基礎上,不將硅能源企業納入有序用電的范圍,支持硅能源產業最大程度地釋放產能,有效保障光伏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安全,支撐光伏產業穩健快速地發展。
二是,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明確規定為支持硅能源產業發展,其原料及產業鏈各環節的生產能耗不納入能耗總量考核。當前我國出現的電力短缺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化石能源不斷退出,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未能跟上所致。建議加快硅能源產業發展,進一步強化硅能源產業的能源正向回報屬性,持續釋放先進產能。同時,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
三是提高硅能源產業零碳、低碳能源的自給率。建議允許其自建光伏、風能電站,配套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優惠減免過網費,實現自發自用,既滿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讓清潔能源裝備生產企業生產綠色能源,讓其自身實現零碳循環。
南存輝:建議國企、民企聯合開發戶用光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網改造
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結合行業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熱點,通過深入調研,圍繞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戶用光伏、新型儲能、村級智能微電網、專利創新、國際投資保護協定等方面提交了多份提案,為推動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1.建議風光基地配置先進技術:當前,我國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促進“雙碳”目標實現。為促進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建設,南存輝表示要在風光基地項目建設過程中倡導先進技術占據一定比例。建議風光基地項目進行混改,優化商業模式,通過1+N模式,明確民營企業的參與比例,吸引更多民營企業參與風光基地競選,激活市場活力。
2.建議出臺關于光儲充電網末端的源網荷儲微電網的支持政策制度:推進示范點項目建設,鼓勵鄉鎮居民安裝戶用光伏、微電網,結合集中儲能、充電樁等新技術、新產品構建鄉鎮級智能微電網。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企業參與鄉鎮級電網投資建設。
3.企業要有布局全球的戰略視野:企業既要有轉型升級、創業創新的內生動力,又要有開拓發展、布局全球的戰略視野。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
“中國光伏產業要實現進一步發展,需構建全球化的發展能力,從而更好地‘走出去’。”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李東生表示,目前,光伏產業的發展具備較強的周期性,未來仍將面臨周期帶來的產業震動和影響,具體表現為供應與需求錯配、部分供應鏈價格震蕩等。“對于企業而言,整體毛利不高,企業的抗擊打能力相對較弱。企業盈利很大程度上歸結為大環境等客觀因素。當環境發生變化,企業運營極易發生波動。”
“目前全球光伏產能集中在中國及東南亞,主要應用市場如歐美等國本土化制造訴求強烈。為規避貿易壁壘風險增加,中國光伏企業需要逐步構建其海外建廠等全球化能力,以獲得更大市場空間。”李東生稱。
李東生認為,全球化是中國制造的戰略發展方向,對此建議中國光伏企業要加快完善全球產業布局,從輸出產品轉變為輸出工業能力,推動供應鏈的全球化和海外的本土化經營,實現經營規模增長。此外,光伏企業要適應全球能源市場需求,需要具備國際視野且有著深厚的全球化市場能力、供應鏈與工業4.0制造方式的積淀。
李東生進一步指出,TCL中環要持續提升自身智能制造、ESG治理水平等,以提升全球化發展能力。此外,TCL中環已實現晶片制造全產線自動化運行,形成工業4.0競爭優勢,將極大推動TCL中環走出去實現“在地化”建廠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幅度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逐年下降。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為我國提供了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化平臺,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截至目前,全國碳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非臨近履約期交易清淡,市場活躍度較低;石化、鋼鐵、有色、造紙、化工、建材等工業領域暫未被納入全國碳市場,大量的企業和排放未被納入履約考核;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市場暫未重啟,CCER存量不足;民間市場主體缺乏參與碳市場自愿交易的途徑,且可參與交易的品種、交易和管理制度不明確等。
注:排名部分先后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