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對加快能源結構調整、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崔黃口鎮深入推動節能減排和綠色清潔能源發展,打好打贏“資源配置優化”戰,積極探索“光伏+農業”產業模式,引入“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開拓光伏發展新方向,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一地兩用,漁光互補
“漁光互補”是指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在魚塘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發電,在光伏板下方水域養殖魚蝦的一種生產模式。依托淡水魚養殖產業,同時可以發揮太陽能資源豐富優勢。
崔黃口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總要求,由鎮規劃辦牽頭,分別引入“英華一期150兆瓦”和“華信5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作為天津市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打造了集“科技創新、低碳示范、智能運維和生態養殖”于一體的示范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著眼長遠,提升效益
在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施工現場,一幅生態和諧的畫卷悄然展開。
據了解,崔黃口鎮“華信5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于2022年8月15日開工,項目范圍覆蓋大宮城東村、大宮城南村、大宮城西村、王杜莊村等,計劃投資2.45億元,占地面積1250余畝。項目建成后,平均每年可實現產值2590萬元,平均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48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8996萬噸。工程預計今年6月完工、并網。
崔黃口鎮“英華一期15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于2022年8月27日開工,項目范圍覆蓋小宮城村、大曹莊村、前營村、東高坑村等,計劃投資6.45億元,占地面積3800余畝。項目建成后,每年的發電收入約為7600余萬元,每年為國家上繳稅款約1380萬元,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6萬噸。工程預計今年10月份完工、并網。
待建成后,兩個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創造的收益將大幅增加。目前,兩個項目均正在進行基礎施工和光伏板鋪設工作。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光伏發電項目的實施,不僅為村莊帶來了長期穩定的收益,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帶來了產業的“源頭活水”,帶動了村莊的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