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晚間,晶澳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于2023年1月19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鄂爾多斯市建設光伏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項目。項目包括建設生產15萬噸/10萬噸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電池、10GW光伏組件及配套輔材項目,總投資約400億元。
2023年第二大光伏項目
2022年,晶澳科技先后九次宣布對一體化產能進行擴建,累計投資額為500億元左右。單筆投資金額多在百億以內。為何會在新年伊始,就宣布斥資400億元建設光伏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
維科網光伏認為,此舉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兩天前隆基綠能擴產計劃的影響。
1月17日晚間,隆基綠能發布公告稱,擬在陜西省西咸新區投資建設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預計項目總體投資金額452億元。在2023年“先拔頭籌”。
2022年底,隆基綠能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能分別為150GW、60GW和85GW。已是行業領先水平,該項目投產后,將讓其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按照規劃,2022年底晶澳科技組件產能超50GW,硅片、電池產能是組件產能的80%左右。預計到2023年底組件產能將超過75GW,硅片、電池產能相應提高。但在隆基綠能“先拔頭籌”后,晶澳科技也需要加快擴產步伐。
首次進軍硅料生產
當然,本次晶澳科技公布的光伏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項目,也是其首次進軍硅料生產。
2022年,晶澳科技提出“一體兩翼”戰略,即“以光伏智能制造為核心業務、以智慧能源和光伏新材為兩翼”。其中,光伏智能制造指硅棒、硅片、光伏組件及電池等業務。
上游硅料則是通過簽訂長單合同及參股硅料企業保證供應。
自2021年以來,晶澳科技已跟大全能源、亞洲硅業等多個硅料企業簽訂長單合同。2021年6月,晶澳科技與晶科能源、特變電工子公司新特能源簽署增資擴股協議,增資完成后,新特能源持有內蒙古硅材料公司82%股權,晶澳科技持有內蒙古硅材料公司9%股權。
按照“1萬噸硅料對應4GW組件”的比值計算,本次晶澳科技投建的15萬噸/10萬噸硅料對應生產60GW/40GW組件,遠超本次鄂爾多斯低碳產業園項目規劃的組件產能。
垂直一體化新階段
同時,晶澳科技本次公告,也意味著2022年組件出貨量排名前五的企業中,已有三家企業“親自下場”生產硅料。
2022年6月18日,天合光能發布公告稱,擬在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30萬噸工業硅、年產15萬噸高純多晶硅、年產35GW單晶硅、年產10GW切片、年產10GW電池、年產10GW組件以及15GW組件輔材生產線。
2022年8月7日,阿特斯宣布與青海省海東市簽署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協議。擬在海東市投建年產25萬噸工業硅、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年產50GW單晶硅拉棒、年產50GW坩堝、年產10GW單晶硅切片、年產10GW光伏電池、年產10GW光伏組件、年產10GW配套新材料的零碳產業園區,總投資約600億元。
眼見垂直一體化競爭已進入新階段,隆基綠能和晶科能源還能“無動于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