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陽能光伏資訊
太陽能光伏網

不當打工人!超300億巨資找"鋰"

2022年,一場涉及全產業鏈的尋礦大戲,拉開了帷幕;這背后,是誰不甘被上游壓榨?

“那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2022年7月的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如是抱怨供應商,稱當前動力電池價格過高,壓力直接傳導至整車廠,動力電池成本已占到汽車總成本的40%-60%。

彼時,寧德時代(300750.SZ)董事長曾毓群就坐在臺下。

曾毓群對此解釋稱,“(漲價)是上游原材料的資本炒作,給動力電池產業鏈帶來了短期困擾。碳酸鋰、六氟磷酸鋰和石油焦等鋰電池上游材料均出現價格暴漲。”

言外之意,上游原材料漲價才是“元兇”,車企、動力電池廠商都是“打工人”。

事實上,曾慶洪和曾毓群所言非虛。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飛速增長的情況下,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尤其是鋰。以碳酸鋰為例,其價格從2020年10月的4.2萬元/噸沖至如今約60萬元/噸,2年時間內上漲約14倍。

鋰價瘋漲之下,“家里有礦”的上游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凈利潤暴增百倍,下游企業卻壓力陡增。為了順應行業發展大勢,同時還要保障原材料的獲取,涉及全產業鏈的鋰礦爭奪戰正在開啟。

中國企業照例沒有缺席,甚至是沖在了第一線。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A股上市公司至少參與了45起鋰礦投資交易,總金額超300億元,其中15起交易的投資標的位于海外,涉及阿根廷、智利、加拿大、津巴布韋等國。

然而出海尋礦的旅程,難免遭遇打船的浪花。伴隨著全球汽車產業向電氣化轉型,鋰資源國同時掀起一場“保衛戰”。2022年11月,加拿大有關部門要求三家中企撤銷其在加拿大鋰礦公司中的股權投資,給出的理由是“威脅了加拿大國家安全和關鍵礦物供應鏈”。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可以預見的是,鋰礦爭奪從“商戰”逐步向國家間的能源較量轉變。部分資源國正在提高外資對本土關鍵鋰資源的開發門檻,這對于早已布局海外的贛鋒鋰業(002460.SZ)、天齊鋰業(002466.SZ)等老玩家影響有限,但對新入局者的挑戰更大、選擇更少。

中國企業為“鋰”走遍天下,它們能否決勝千“鋰”之外,已經布局的企業又能否穩坐釣魚臺?

開疆拓土

鋰,這種在常態下散發著銀白色光澤的金屬,資源總量其實并不低,在地殼中含量達到0.0065%,以前是“工業味精”,但現在成了“白色石油”。

據USGS(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鋰金屬資源量約為8900萬噸。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亞,且大規模、高品位、便于開采的優質鋰資源項目稀缺。

另據USGS數據,2021年中國鋰資源量為510萬噸,占全球總資源量的5.6%。相比鋰資源豐富的南美鋰三角國家(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澳大利亞等,中國鋰資源不僅在儲量上不占優勢,資源稟賦上也有所不足,鋰礦品位較低。

記者了解到,資源豐富不代表即期產能充裕,礦產資源開發周期長、投入大、審批流程繁瑣,諸多不確定因素導致產能釋放緩慢。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在澳大利亞開發一個新的鋰礦,需要7年時間,而中國擴建一家碳酸鋰工廠僅需要2-3年時間。他認為,目前鋰資源需求端的增長速度遠遠快于鋰礦供應商的產能釋放速度。

一方面全球鋰資源“不患寡而患不均”,海外優質鋰資源項目較多;另一方面鋰資源產能釋放緩慢,且如今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又掀起了一波大擴產浪潮,導致供需矛盾突出。因而中國企業出海尋鋰成了一個必然選擇。

中國不乏敢于在海外“開疆拓土”的先行者。2018年,天齊鋰業以42.66億美元收購智利SQM公司的股權,成為后者的第二大股東。而SQM公司坐擁全世界最大的鋰鹽湖——Atacama鹽湖。2022年8月,贛鋒鋰業宣布完成對Bacanora公司的要約收購,歷時三年之久。Bacanora旗下Sonora項目是位于墨西哥的鋰黏土提鋰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鋰資源項目之一。

“鋰業雙雄”之后,寧德時代、比亞迪(002594.SZ)、華友鈷業(603799.SH)、天華超凈(300390.SZ)、紫金礦業(601899.SH)等緊隨其后,南美鋰三角、澳大利亞以及非洲的大型鋰礦項目背后幾乎都有這些中資的魅影閃現。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A股鋰電產業鏈上下游12家公司共發起了15個海外鋰礦投資項目,投資金額合計達139億元人民幣,涉及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

需要提及的是,加拿大、澳大利亞成熟的資本市場體系吸引了不少初級礦業公司,這些公司又在早些年拿下了大量位于南美洲、澳大利亞以及非洲的優質鋰項目。因而中國企業對海外鋰資源項目的布局或者合作,不少是通過收購澳大利亞、加拿大兩地的上市公司進行的。

從收購的方法上來看,有的中國企業直接收購礦業公司的股權,比如贛鋒鋰業在2022年7月宣布收購Lithea公司100%股份,由此獲得標的公司位于阿根廷的PPG項目,該項目擁有兩塊鋰鹽湖資產;還有的通過增資擴股的形式來獲得某個采礦項目的股權,比如欣旺達(300207.SZ)投資一家阿根廷礦業公司的鋰礦項目;也有的通過公開招標獲取鋰資源的配額,比如2022年初,比亞迪中標智利礦業部的8萬噸鋰金屬配額。

海外資源難得手

然而,梳理2022年發生的中國企業對海外鋰礦投資項目發現,至少有4起上市公司投資鋰資源項目或主動終止,或被迫喊停。

中國資本收購部分資源國的鋰礦項目,正在遭遇更為嚴格地審查。其背后原因是,全球鋰資源爭奪愈發激烈,各國對“白色石油”的稀缺價值愈發重視,隨之本土資源的戰略保護逐漸提上日程。

2022年11月,加拿大工業部以要求中礦資源、盛新鋰能、藏格礦業三家中國公司剝離在加拿大本地的鋰礦資產投資。10月,南美鋰三角開始評估建立“鋰歐佩克”,以期在鋰礦的國際生產中就鋰礦定價達成一致并協調生產流程。此外,津巴布韋要求加強當地的鋰資源出口管理。

所謂“鋰歐佩克”,是南美鋰三角國家當前正在評估的一項倡議,旨在推動建立一個鋰礦行業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從而在鋰礦的國際生產中就鋰礦定價達成一致,同時協調生產流程,并為可持續工業發展和科技發展制定指導方針。

平安證券指出,根據USGS數據,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合計占到2021年全球已探明鋰資源量的56%,未來還將有更多鹽湖鋰資源項目擴建和待開發,南美鋰三角關于“鋰歐佩克”的探討旨在利用資源優勢,通過控制上游供給來掌握鋰資源定價權,進而分配到更多鋰價高位帶來的豐厚利潤。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加大全球對鋰資源供給的擔憂,進一步刺激企業對海外鋰源的競爭,提前布局和已掌握優質鋰源的公司,成本優勢將愈發明顯。

不過,對于“鋰歐佩克”,于清教并不看好,他預計短時間內其難以形成,并且就算短暫形成,也可能面臨解體風險,“在共同利益驅動下,‘鋰歐佩克’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操作還面臨較多的困難,例如各國政府在具體礦產項目中控制權的強弱、各國利益與定價機制的分歧等。”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中國企業布局海外鋰礦產業鏈,其實就是資本輸出,給當地帶來了資本投資的同時,也為能國內新能源產業鏈鎖定鋰礦供給,保證供應鏈的安全。但是現在海外政府提高了外資投資門檻,對于中國的新能源產業鏈斷供漲價的風險會增加,行業話語權也有有一定程度上的削弱。

一位國內電池廠商人士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觀點,“2022年部分資源國對中國企業鋰資源投資的明顯收緊,一定程度上將造成未來幾年中國資本缺位全球鋰資源新項目的開發,可能會導致全球鋰資源供應不達預期。不過,海外鋰資源開發風險的加大,反而會抬高國內現有鋰礦的估值。”

本土礦資源引關注

海外鋰礦投資不確定性的加大,也使得我國本土鋰資源項目受到了更多關注,“天價鋰礦”斯諾威便是最為直觀的一個例子。

斯諾威擁有德扯弄巴鋰礦的探礦權,該鋰礦位于四川省甲基卡鋰輝石礦區,礦山儲量1814萬噸,平均品位1.34%,屬于中大型鋰礦。正是因為“家里有礦”,斯諾威股權的拍賣才吸引來了寧德時代、協鑫能科、天華超凈等實力買家。

事實上,2022年以來,中國企業在本土鋰資源布局上相比海外投資有過之而無不及。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上市公司投資鋰礦的總金額達到140億元。

而我國本土的鋰資源供給主要來源于青海和西藏的鋰鹽湖、四川省的鋰輝石礦山,以及江西宜春的鋰云母礦。A股上市礦業公司的國內產能也大多分布在這些地區。

“中國在鋰鹽加工領域的龍頭地位穩固,頭部企業在礦產資源布局方面,也較為積極。為保障上游鋰資源供應安全,中國企業在加速推進海外鋰資源布局的同時,也開始重視國內鋰資源的開發,以及布局回收領域實現資源再利用。”于清教告訴記者。

需要注意的是,鋰電上游產業鏈的暴利,吸引了不少與新能源毫不相關的上市公司跨界買鋰。僅2022年11月份,A股就有4筆規模過億的跨界投資鋰礦的項目,當中包括做電商直播的盛迅達(300518.SZ)、造紙的美利云(000815.SZ)、賣珠寶的萃華珠寶(002731.SZ)。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至少已有35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涉足鋰電產業鏈,投資規模從幾百萬元到上百億元不等。

在資本市場中,不管哪個行業,一旦處于“風口”之下,資本便會蜂擁而入。張翔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資本無序進入鋰電產業,初期的時候可能會使該行業發展迅速,但高峰期過后,市場需求下降,一些落后的產能會慢慢被淘汰出局。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鋰礦開發回報周期長,難度大,投入更是高得嚇人,往往幾十億元砸出去,拿到的只是采礦權。后續還有資源勘測、開采以及精煉,一套流程下來又是幾十億元的資本支出。”

“賬上資金不過億,市值不過幾十億的上市公司,明知幾乎不可能成功的情況下,還要去挑戰這個領域的資金壁壘和時間成本。其實,只要看一眼這家公司宣布跨界后連續上揚的股價,就知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該人士表示,鋰礦開發一直是強者愈強的領域,跨界跟風者要知道及時收手。

“搶礦”何時休?

從資源總量上講,鋰并不算稀缺,且隨著鋰資源不斷擴產,當前產能規劃已經被認為超過鋰產品的需求。結合鹽湖提鋰技術提升、鋰電池回收產業發展以及鈉電池替代加速,業內人士更傾向于未來幾年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將會有所回落,但不太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

國際知名投行高盛預計,2023年碳酸鋰價格會下跌到10萬元/噸,且會持續過剩。

“今年的鋰價漲幅超預期,可以說是翻倍增長,價格偏離了理性。未來鋰價下行是肯定的。但由于鋰礦產能釋放周期長,鋰價下降的速度不會太快。另外,考慮到拿礦成本的提升,很難回歸到10萬元/噸左右的水平。”于清教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此前在一場新能源汽車發展論壇上也曾表示,我國鋰資源總體是夠的,可以滿足全國3億輛汽車全面電動化的需求,“國內最近發現了很多鋰礦,只是開采沒那么快,而市場增長很快,所以出現了供應緊張。”

張翔也認為,明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很難保持前兩年的高速發展,鋰資源供需關系將有所緩和。

至于“搶礦”熱潮何時能休,于清教則指出,“搶礦”熱潮是由于上游鋰礦等資源供需錯配。在緊缺的市場情緒下,部分企業囤貨熱情大漲,上游原材料供需錯配到2023年都不會太輕松。資源為王的趨勢不改,“搶礦”熱潮也將長期延續。

手里有錢的中國企業出海尋礦在過去并不少見,在未來或許也是一種常態。鋰資源也將會從產業鏈上下游爭奪話語權演化到地緣博弈中來。

經濟學家任澤平曾在微博上喊話:“全球鋰資源主要分布于南美、澳大利亞、美國等,可能導致國內賺吆喝,錢被國外礦主賺走了,我們在鐵礦石的時代就吃過這個虧,這非常不利于行業進步和長遠健康發展,建議盡快想想辦法,這關系到行業長期發展和國家重大利益。”

2022年12月下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表示,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

最新相關
825MWh 儲能大單!

825MWh 儲能大單!

近日,陽光電源與英國Constantine公司簽訂825MWh液冷儲能系統供貨協議。作為歐洲最大的儲能項目之一,該項目落成后將進一步提升英國國家電網輸電側電力系統靈活性與供電安全性,增強英國能源獨立...

鄭柵潔重回國家發改委,履新主任

從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離開,在臺辦和各省歷練之后,鄭柵潔再度回歸國家發改委,履新國家發改委主任。3月12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大會經投票表決,決定鄭柵潔為國家發展和改...

亚洲精品极品无码人妻_亚洲精品av在线国自产拍_亚洲第一色片av网_欧美黄色网站午夜剧场

<option id="4mvxg"><source id="4mvxg"><tr id="4mvxg"></tr></source></option>

    <track id="4mvxg"><span id="4mvxg"></span></track>
    <nobr id="4mvxg"><optgroup id="4mvxg"></optgroup></no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