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海源復材發布公告稱,擬以全資子公司滁州賽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為主體在滁州市全椒縣投資新建光伏產業基地。
其中一期建設10GW TOPCon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一期分為1-1期4GW TOPCon光伏電池生產線項目及1-2期6GW TOPCon光伏電池項目);二期建設5GW HJT超高效光伏電池及3GW高效光伏組件。預計總投資80.24億元。
不走尋常路
維科網光伏注意到,海源復材在2020年9月通過收購賽維電源進軍光伏。同年12月首期375MW高效光伏組件實驗線就已開始試生產。不過在各路資本扎堆進軍光伏的2021年,海源復材卻突然停下了腳步。
直到進入2022年,海源復材先是在6月宣布擬投建600MW HJT高效異質結電池生產項目,又在8月計劃投資建設2.7GWN型高效光伏電池項目,現在又宣布投建80.24億元的光伏項目,要知道這一投資額已遠超其在12月23日收盤后的總市值47.74億元。
光伏產業規律
海源復材這一舉動,看似與市場趨勢不符,卻跟光伏產業周期的規律不謀而合。
2020年海源復材收購賽維電源之時,恰逢全球光伏產業逆勢上漲,光伏是企業多元化布局的首選。因此,海源復材迅速投產光伏組件產線。但上下游產業鏈發展的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光伏企業的發展。
2021年,在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下,海源復材光伏業務實現營收約2934萬元,但毛利率卻為-15.75%。今年上半年,海源復材光伏業務營收已上升至7014萬元,但毛利率為-7.3%,依然未能給其貢獻利潤。
不過,在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下,光伏產業將在2023年迎來“拐點”,屆時硅料供應的增加,或將讓組件價格重回1.5元/w甚至更低的價格。因此,海源復材才會在6月后多次宣布投建光伏項目。
本次突然宣布高達80.24億元的項目,則很有可能是受到了近日上游硅料、硅片價格大跌的影響。
據PV Infolink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當周,多晶硅致密料均價下降至255元/kg,周環比跌幅為7.9%;不同尺寸的單晶硅片,價格跌幅普遍在9.8%-11.1%之間。對于主要生產電池和組件的海源復材而言,是個不小的利好。
主打電池
近期,海源復材剛剛對外宣布,其HJT電池取得重大突破,電鍍銅技術中試效果良好,且工藝趨于穩定。對比目前主流的光伏銀漿,電鍍銅技術可降低成本50%左右,轉換效率可以增加約0.3%,有望成為行業內首家應用電鍍銅工藝的光伏企業。
當然,本次項目中還包含了TOPCon電池,也是深受市場歡迎的高效電池。此前,水牛奶上市企業皇氏集團宣布投建20GW TOPCon電池項目,并不被外界看好,卻先后跟中建材浚鑫、英利能源、東方日升累計簽下共計22GW的電池片銷售訂單,可見在后PERC時代、TOPCon和HJT電池市場有多么火爆。
本次海源復材的“腳步”似乎邁得有點大,但有母公司江西賽維的支持,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原標題:逆勢布局!前光伏巨頭“豪擲”8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