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果然很冷。
今天(12月22日),在上個月剛剛創下電池轉化效率世界第一的“光伏茅”——隆基綠能,股價跳水,創下近8個月來的新低,并且以一己之力,帶崩了整個光伏設備板塊。
12月21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最新數據顯示,本周硅片價格下跌明顯,M10單晶硅片(182 mm /150μm)價格周環比跌幅為20%。市場認為這是隆基綠能市場波動的主要原因。
對此,隆基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中表示,光伏行業的本質驅動因素是度電成本的不斷降低。硅料價格下降從行業來看,有利于刺激下游裝機需求快速增加,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若硅料價格向硅片端傳遞,公司可通過提升硅片的自用量,降低電池環節的成本,伴隨行業下游需求的提升進一步推動組件端利潤的提高。這個說法,符合行業帶著大哥的站位,但從邏輯上仿佛又不是這樣,因為,是硅片跌價在先。
01硅片過剩,殃及池魚
早在上個月,趕碳號就撰文《危險!光伏行業將迎來全面產能過剩?!》。我們認為,硅片產能率先過剩,也會率先下跌。另外,硅料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會出現小幅下跌,但短期內的跌幅相對有限。
針對硅片的上游硅料,最近市場中有一些硅料“塌方論”??赡苁窃趽砉铻橥醯?021年和2022年,天下苦硅料久矣,這種論點頗能迎合一些市場心態。拐點大概率出現了,但拐到什么程度,趕碳號認為,仍不宜過度樂觀。當然,沒有人能夠真正預言未來。情緒只能決定股價波動,只有供需才能決定價格。
上周,PV InfoLink表示,多晶硅在買家和賣家之間仍處于僵持狀態,沒有顯示出任何決心的跡象,價格談判繼續拖延。硅料制造商正完成交付以前的訂單,很少有未履行的訂單。PV InfoLink最近還宣稱,將根據訂單交付價格和從上一周的星期四到本星期三簽署的新訂單,于12月21日(今天)晚間發布多晶硅現貨價格。關于硅料價格走勢,趕碳號近期會專門分析,在此不贅述。
本質上,硅片產能,率先出現了過剩。
最近,趕碳號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梳理了一個圖表。梳理完,有些難以置信。四大環節,壓力最大的,反而不是一直說賺不到錢的組件,而是硅片。2022年底,也就是現在,硅片的產能將達到驚人的700GGW以上,產量也將突破320GW。這個量,無論對于上游的硅料,還是下游供不應求的電池片,硅片都已經提前出現了過剩了。
光伏產業四大環節產能產量統計;來源:趕碳號綜合各方數據
02頻繁股權質押的控股股東,可能又要補充質押物了
硅片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不只是投資者的荷包。
12月15日,公司公告,控股股東李振國在12月13日將其原質押給山東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的37,800,000股無限售流通股,辦理了解除質押手續(原質押數量為27,000,000股,公司2021年度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方案實施后質押數量增加至37,800,000股)。
控股股東李振國、李喜燕及其一致行動人李春安累計質押情況;來源:公司公告
最近一周,隆基綠能又跌去近10%,這下估計李振國又要補充質押物了。不過,李振國目前的股權質押比例并不高,僅占其所持股比8.53%。
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在長期以來,一直伴隨著隆基。這是一種市場化融資手段,無可厚非,雖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與上市公司的業務發展沒有任何關系。而且,多數質權人為信托,融資成本也不會太低。
根據天眼查統計,自2014年以來,隆基綠能已發生過不少于58次股權質押,其中發生于李振國及李喜燕的股權質押有48次之多,另有10次為李振國李喜燕的一致行動人、前不久因涉嫌內幕交易被調查的李春安。
回顧李振國過往歷次股權質押,比例最高的一次發生于2014年5月,質押給國信證券,占所持股份比例為28.88%,用于辦理股票回購交易業務。李喜燕亦曾在2014年8月將所持股份100%質押給民生銀行西安分行。
12月8日,李振國最近一次5500萬股的質權人亦是國信證券。公司公告,李振國質押融資資金用途為“個人資金周轉”。若以12月22日隆基綠能的最新收盤價計算,李振國目前質押股票總市值為37億左右,如果按70%的融資比例,或能融到26億。行業普遍認為,李振國個人其實一向簡樸,不事奢靡。不知,融到手這20多個億,將用于哪些方面的投資,這就不得而知了。
原文標題:剛創下轉化效率世界第一的隆基,為何帶崩了整個光伏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