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阿特斯于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份,IPO發行價為11.10元/股。作為光伏組件的資深企業,在全球組件前十企業中,阿特斯排名極為穩定,2017年曾進入四強,2018年退居第六,此后一直穩居第五名。2019至2021年,阿特斯組件出貨量分別為8.1GW、11.1GW和13.9GW,全球市占率分別為6.48%、8.06%和7.66%。在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前十企業中,前四強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已陸續登陸A股。隨著阿特斯IPO正式發行,組件前五強將集聚A股。
但相較于其他光伏企業的回A,阿特斯的回歸歷程是一波三折。2020年9月,阿特斯宣布將在A股上市,上市申請于2021年6月獲受理,2021年12月過會,2022年1月企業提交注冊。到2022年6月,阿特斯因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審核被中止。2023年3月,阿特斯IPO注冊生效,進入詢價時間,歷時兩年的A股IPO終于成功。
資料顯示,阿特斯以光伏組件為基礎,業務向應用解決方案領域延伸。光伏應用解決方案包括光伏系統業務、大型儲能系統和光伏電站工程EPC業務,其中2020-2022年阿特斯光伏組件的收入分別為185.76億元、226.59億元和156.22億元,分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81.14%、82.68%和80.30%,報告期內公司銷量分別為10652MW、12745MW和7753.70MW。
值得一提的是,如同晶科能源控股將組件業務(晶科能源)、電站業務(晶科科技)先后分拆上市一樣,阿特斯太陽能除了將組件業務歸攏于阿特斯在國內上市,也已將電站開發和運營業務單獨剝離出來,后者營收規模已經超過國內同業,或是其下一個分拆的目標。
此次IPO,阿特斯擬募資40億元,其中10億元將用于年產10GW拉棒項目、3億元將用于阜寧10GW硅片項目,欲大幅擴充單晶硅棒、硅片等前端產能,提升垂直一體化程度。在招股書中,阿斯特稱公司近年來產能擴建速度慢于部分第一梯隊企業,與全球銷售網絡的能力相比,產能構成了公司快速擴大業務規模的瓶頸,為解決公司單晶產能相對較小且生產環節一體化程度較低的問題,本次募集資金擬用于上述擴產項目。
根據計劃,預計到2023年底,阿特斯硅錠、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能將分別達到20.4GW、35GW、50GW和50GW。預計到2024年3月,硅錠、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能將分別達到50.4GW、50GW、60GW和75GW。
產品端的高競爭力與公司技術領域的優勢密不可分。公告顯示,在電池轉換效率方面,阿特斯已于2019年三次創造多晶太陽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同時,阿特斯目前的產線同時兼容了單多晶電池技術,公司的N型TOPCon產品已于今年4月份在宿遷基地投產。在HJT技術方面,2021年6月,阿特斯嘉興研究院項目建成了行業內領先的HJT研發中試線,名義產能200MW,并率先推出182半片HJT電池,現階段HJT電池已進入小規模量產,電池效率處于行業領先位置。為其先進N型電池技術的研發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剛剛結束的SNEC上海展上,阿特斯現場展示的N型TOPCon組件性能優異,組件功率高達700瓦,大幅提升光伏系統的發電量產出,節省BOS成本,降低LCOE度電成本。阿特斯還為客戶提供多種版型和功率的TOPCon、HJT以及鋼邊框組件,滿足大型地面電站、工商業和戶用光伏市場的需求。同時,阿特斯還展出了功率高達610W的升級版N型182 TOPCon組件(72片電池版型),組件效率達22.6%,更優的產品設計,可提升超8%的集裝箱利用率。
此外,阿特斯背靠控股股東CSIQ的資源平臺,海外競爭力更強。目前阿特斯集團作為全球最大、擁有電站項目儲備最多和地理分布最多樣化的公共事業規模太陽能和儲能電站項目開發商之一,在六大洲20多個國家擁有良好可追溯的公共事業級太陽能和儲能電站開發業績。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團擁有約25吉瓦的太陽能電站項目儲備和約47吉瓦時的儲能項目儲備,全球領先。
作為全球太陽能、儲能行業領軍品牌,也是業界最早建設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公司之一。阿特斯22年來一直深耕光伏技術發展,是光伏行業中歷史最長、光伏技術最先進的企業之一。此次IPO的成功上市將有力助推阿特斯垂直一體化的布局,加之科研技術居行業前列以及海外供應鏈品牌優勢顯著,未來阿特斯將繼續助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的加快構建,為雙碳目標的實現積極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