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光伏龍頭企業披露年報。
3月22日晚間,晶澳科技披露2022年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29.89億元,同比增長76.72%;歸母凈利潤55.33億元,同比增長171.40%。
披露業績同時,晶澳科技還同步披露了百億規模的一體化擴產計劃。作為較早布局一體化的老牌光伏企業,晶澳科技產業鏈布局涉及太陽能光伏硅棒、硅片、電池及組件,光伏電站開發、建設和運營,光伏材料與設備等。
記者關注到,自2022年起,晶澳科技擴產頻繁,公司一體化擴產投資金額已超過536億元。
去年營收利潤雙增,2023年組件出貨量目標60-65GW
晶澳科技202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29.89億元,同比增長76.72%;歸母凈利潤55.33億元,同比增長171.40%。
營業收入構成方面,2022年晶澳科技光伏組件實現703.45億元營收,較上年同比增長78.27%,占整體營收比重為96.38%。組件毛利率為14.31%,較上年微增。
據年報披露,2022年晶澳科技電池組件出貨量39.75GW(含自持電站672MW),其中組件海外出貨量占比約58%。晶澳科技稱,2023年將進一步深耕全球市場,電池組件出貨量目標為60-65GW.
產能方面,據披露截至2022年底,晶澳科技組件產能近5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80%。公司規劃2023年底組件產能超8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90%。
光伏降本增效主旋律下,電池技術持續革新,以TOPCon和HJT(異質結)兩條路線為主導的N型電池近年迎來快速發展,正處于產業化進程中。晶澳科技布局的N型TOPCon電池產能正在釋放中,預計至2023年末產能將達到近40GW.
就相對增效空間更廣闊的HJT技術,晶澳科技也有所布局。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顯示,基于硅基異質結技術的高效“皓秀(Hycium)”電池研發項目中試線陸續試產,中試轉換效率穩步提升,通過工藝提升和一系列降低生產成本措施的導入,從而具備大規模量產條件。
晶澳科技在去年10月的業績說明會上曾表示,目前來看,HJT電池技術的設備投資及生產成本比現有主流電池技術都高,還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努力降低成本。
擴產持續,百億布局一體化
披露業績同時,晶澳科技3月22日晚間同步披露了一體化擴產計劃,擬在鄂爾多斯高新區投建年產20GW硅片、30GW電池項目,預計投資額128.42億元。
上市公司稱,該項目的投資建設符合公司未來產能規劃的戰略需要,有利于公司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布局。項目投產后,能夠有效提高高效產品的產能,滿足市場對高效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市場份額和一體化盈利能力。
2022年以來,晶澳科技一體化擴產動態頗為頻繁,且其中不乏百億規模的大手筆投資。
2022年12月,晶澳科技宣布擬在石家莊高新區投建年產10GW切片及10GW電池項目,另在東臺高新區投建年產10GW電池和10GW組件項目,并擬投建石家莊新型電池技術研發中心項目,三項項目預計投資額合計達115.47億元。
2022年5月,晶澳科技披露擬在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投建10GW高效電池、5GW組件項目,并在合肥投資建設11GW高功率組件改擴建項目,預計投資額合計102.90億元。
除了核心的電池與組件等產能外,晶澳科技在配套輔材、光伏電站等環節亦有擴產。據記者根據公告統計,自2022年起,晶澳科技一體化擴產投資金額已超過536億元。
作為一家老牌光伏企業,晶澳科技是行業內較早進行一體化布局的公司。在年報中,晶澳科技就全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稱,公司已構建起包括太陽能光伏硅棒、硅片、電池及組件,光伏電站開發、建設和運營,光伏材料與設備在內的全產業鏈鏈條,其中公司生產的硅棒、硅片、電池片主要用于內部繼續生產加工,組件為主要終端銷售產品。
晶澳科技稱,一體化布局可減小中間環節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可在產業鏈各環節實施全面、嚴格的品控,且有助于協同運營,保持較高的產能利用率。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今年2月的一次行業論壇上介紹,光伏組件環節集中度在2021年實現較大提升,TOP5產量占比由2020年的55.1%升至當年的63.4%,2022年這一指標為61.4%,略有下降。2022年頭部五家企業平均產量超過35.4GW,同比增長53.9%。
有分析意見認為,由于直面下游終端客戶,下游的分散使得組件龍頭很難實現完全或寡頭壟斷。從中長期的維度看,組件環節大概率仍將維持多強格局,但行業的玩家預計將大大減少,龍頭的份額可能階段性會有一定波動,但相對份額波動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