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家光伏電池廠商愛旭股份、鈞達股份先后發布了2022年年報。去年,愛旭股份實現營收350.7億元,同比增長126.72%,凈利潤23.28億元,大幅扭虧;鈞達股份實現營收116億元,同比增長304.95%,凈利潤7.17億元,同樣是大幅扭虧。
電池技術是當下光伏行業創新的焦點,兩家頭部公司年報披露的情況中暗含著不少關于行業變化的趨勢。其中之一就是電池的大尺寸化,愛旭股份透露,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已完成大部分166mm產線的升級,大尺寸電池產能占比達95%以上,至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大尺寸電池出貨占比達95.6%。鈞達股份強調說,旗下捷泰科技主打182mm以上大尺寸單晶PERC及N型TOPCon電池。
光伏電池從P型切換至N型,后者包括HJT、TOPCon、IBC等,由于兩家公司的選擇截然不同,又是各自技術路線的代表,由此觀察不同技術路線的進展也有代表性。
去年,愛旭股份推出了N型背接觸ABC電池技術的組件系列產品,公司在年報中表示,首期珠海6.5GW ABC電池量產項目已順利投產,預計將于今年二季度末實現滿產。此外,ABC電池平均量產轉換效率已接近26.5%,未來平均量產轉換效率超過27%是可期待的。
愛旭股份今年的經營計劃顯示,在加快珠海項目實現滿產之外,公司計劃同步展開現有基地的新產能和海內外新基地的建設。公司力爭新建并投產18.5GW高效背接觸電池和25GW高效背接觸組件產能,到2023年底形成25GW高效背接觸電池、組件產能。
同時,為促進未來幾年企業的發展,愛旭股份2023年計劃新增國內生產基地2-3處,每個基地規劃不低于30GW電池、組件的一體化產能,相關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中?;诖?,有券商判斷,擴張完成后,公司電池片產能將達150GW,組件產能將達115GW。
記者注意到,愛旭股份特別強調了“一體化產能”,公司稱,將構建硅棒/片、電池、組件、系統的量產研發能力。目前,公司主要產業鏈環節集中在中下游,為加強產業鏈上游的布局,公司還參股了硅料制造商青海麗豪和硅片制造商高景太陽能。
鈞達股份選擇的是押注較早實現產業化的N型TOPCon技術,年報顯示,當前公司N型TOPCon電池轉換效率達25%以上,成本、良率與PERC相當,具備較強市場競爭力。
產能方面,2021年底,鈞達股份與安徽來安汊河經開區管委會簽訂18GW 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投資合作協議,開始布局N型TOPCon產能。去年10月,公司與淮安市漣水縣政府簽訂26GW 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項目投資合作協議,產能擴張再提速。
截至目前,鈞達股份建成及規劃中的生產基地有3處,規劃年產能53.5GW。一是上饒基地擁有年產9.5GW大尺寸P型PERC產能,產品轉換效率達23.5%;二是滁州基地規劃年產18GW N型TOPCon產能,其中,一期年產8GW產線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建成達產,產品效率達25%以上,二期年產10GW產線正在調試中,預計2023年上半年達產。
三是淮安基地規劃年產26GW N型電池產能,一期年產13GW產線已于2022年年底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下半年投產?;窗不仨椖拷ǔ赏懂a后,將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N型太陽能光伏電池片制造基地之一。鈞達股份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底,公司產能規模將達40.5GW(P型9.5GW,N型31GW),成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
關于電池技術的提效降本,兩家公司也多有提及。愛旭股份的關注點集中于光伏電池中用到的關鍵輔材銀漿,公司認為,幾年后,光伏產業將進入TW時代,在TW時代太陽能電池對金屬銀的需求量將增長幾倍。
愛旭股份稱,雖然全行業都在努力研發各種降低銀漿單耗的技術,但公司依然悲觀地認為TW時代光伏產業對金屬銀使用量還會占到總供應量的35%-50%,屆時金屬銀價格的大幅上漲不可避免,勢必對光伏產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為此,公司開發的ABC系列產品采用無銀化技術,大幅降低了電池生產成本。
鈞達股份談到,公司將通過降本增效工作的開展,持續降低TOPCon電池生產成本,保持市場競爭力。記者注意到,公司年報披露的多個研發項目均與提效降本有關,其中,激光SE項目目標是效率提升,LPCVD單面沉積項目目標是成本降低,這兩項均已完成工藝開發,聚焦于效率提升的TOPCon3.0項目正在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