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光伏板塊掀起漲停潮,截止收盤宇邦新材收漲20%,海優新材漲幅15.84%,東方日升漲15.69%,鹿山新材、鈞達股份、愛旭股份等多股漲停,寶馨科技、合盛硅業、海源復材等多家盤中觸及漲停。
消息面上,近期硅料、硅片環節報價大跌,價格博弈日趨激烈,降價潮迅速向電池片、組件環節蔓延,隨著上游跌價帶來的產業鏈降本,多家機構認為光伏裝機需求或將爆發,POE膠膜、石英砂、接線盒、支架、逆變器等光伏耗材需求向好。
此外,據市場消息,受近兩日硅片價格企穩以及組件企業對于2月訂單需求情況的看好,市場信心出現恢復,多家組件企業開始臨時上調1月組件排產企劃,其中某陜西龍頭企業于1月5日下午召開提產會議,除此之外相關一線組件企業也紛紛放出提產計劃。
市場認為,本次自上而下的光伏產業鏈價格下滑,將推動2023年國內外光伏成本同步下降,全球光伏市場新需求將啟動,預計明年國內的光伏裝機量有望達到100GW。
從產業鏈情況來看,上游硅料、硅片價格均處于下行通道中。據SOLARZOOM智庫統計,近期以來上游硅料硅片環節價格大幅下滑,成交較為慘淡,市場上的硅料庫存水平也仍在繼續增加中,當前硅料庫存水平在1個月左右,元旦后市場硅料價格來至150-180元/公斤區間,并開始有更低的價格聲音出現,而單晶硅片價格的下跌也未止步,當前市場上單晶M10硅片價格已經跌破4元/片,本周市場上3.6元/片左右的硅片價格也是逐漸增加;單晶G12硅片價格來至5元/片左右,當前單晶硅片各尺寸需求在下游電池價格未止跌。
不過相對于上游硅料硅片環節的大幅下跌,中游組件下降幅度較為平緩。近一個月來一線組件企業大尺寸組件報價下滑了約0.2元/W,截止本周,國內主流廠商組件價格在1.7-1.8元/W區間,N型組件價格隨著P型組件價格下跌也是同步下跌中,當前國內N型組件主流成交在1.8-2.0元/W區間。
中游價格下滑除了上游降價帶動外,還包括技術迭代及市場空間競爭因素。
一季度在P型電池到達效率天花板的情況下,TOPCON規劃產能將迎來釋放,而TOPCON作為過渡技術,在P型技術上的優化,產能釋放較快,2023年將不可避免迎來內卷。此外,作為公認的下一代HJT技術近期迎來多家企業跨界開啟GW級規劃,更進一步加劇了P型和TOPCON技術的內卷情緒,當前中游價格下跌除產業鏈下跌因素外,也包括HJT技術迭代帶來的P型和TOPCON內卷焦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電池龍頭大規模進入組件環節,也加劇了中游組件環節競爭。
作為中游環節,相對缺乏議價能力,在技術迭代及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下,中游環節或將繼續價格內卷,推動下游電站的投資成本降低,預計一季度下游裝機意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