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光伏硅片黑馬高景太陽能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IPO進程。按這個節奏,這家到目前為止真正投入運營還不到兩年的企業,很可能創下光伏企業的最快上市紀錄。
雖然工商登記資料顯示,高景太陽能注冊于2019年7月3日,但是作為光伏行業的“高景太陽能”,這家公司運營了僅僅兩年——2020年12月8日,華發集團旗下產業園區和孵化器平臺“珠海華發實體平臺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更名為高景太陽能,正式進軍光伏。
高景太陽能珠玉在前,青海麗豪、華晟太陽能、一道新能源等光伏界黑馬都在復制這種成長模式:資本強勢開道+光伏大佬掌舵。各項要素齊備后,企業一邊瘋狂擴產,一邊不斷融資,直至上市。
在資本的強勢催動下,迅猛發展的光伏產業,已經容不得一家企業像以往那樣按部就班地生長。
01
資本搭臺資本唱戲,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化
我國光伏企業上市路徑正在發生變化。
以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為例,這一代光伏企業大都是創始人在其他領域已有所成就,后來光伏成為主業,并進入資本市場。
潤陽股份是第二代成功走出來的光伏代表企業:有行業從業經驗的創業者白手起家,歷經創業磨難,待到企業有一定規模時,借助風險投資的力量,做大規模。
這兩種模式,都是以企業家為核心,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和關鍵。但是現在的光伏黑馬,都是以資本為核心,企業家越來越像職業經理人。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高景太陽能等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地方國資珠海華發和國際知名風險機構IDG,一致看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兩家機構組成財團聯合競拍天津國企、硅片龍頭企業中環的股權,輸給了TCL李東生。兩家機構痛定思痛后,直接下場做光伏?!笆掷镉绣X,找一個能干事兒的職業經理人,不就可以了?”這或許就是資本的心態。
于是,他們請到了光伏圈大佬、當時晶科能源首席運營官徐志群。想必資本給徐志群開出了他無法拒絕的條件,以至于徐志群選擇離開正在準備回歸A股的晶科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群并不是單槍匹馬過來,他還從晶科帶出來了一個至少十幾個人的團隊,涉及技術、人力資源、財務等多個關鍵崗位。
資本和團隊到位后,高景太陽能跑出了加速度……首期15GW項目2021年6月建成投產,9月達到滿產。一般來說,硅片產能建設周期平均在1年時間左右,高景只用了幾個月。同時,高景太陽瘋狂擴產,頻頻出手鎖定硅料長單。其風格激進,恐超上機數控等。瘋狂擴產離不開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2022年4月,高景太陽能宣布完成16億元A輪融資;9月,高景太陽能再次宣布完成25.15億元B輪融資。
高景太陽能項目啟動后,珠海華發和IGD又打造了硅料黑馬青海麗豪,這次他們請的是通威股份原硅料板塊負責人段雍掌舵。
青海麗豪同樣是以加速度在奔跑:2021年4月,青海麗豪完成工商注冊登記。一期5萬噸項目投資45億元,2021年7月動工,2022年7月就投產了。一般來說硅料建設周期為18個月。業內人士說:“沒有人關心,為了項目盡快投產,多花了多少冤枉錢?!钡菑慕Y果導向來看,早一點投產就早一點吃到硅料價格的紅利;與一家制造企業的精細化運營相比,資本更關心的是速度。
今年12月,青海麗豪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140億元。融資路演資料中顯示,青海麗豪計劃2024年上市。
02
抄作業:無資本,不黑馬
珠海華發和IDG親自下場“做光伏企業”的成功,也給其他資本作了示范。光伏黑馬正在被復制。
珠海華發和IDG已布局硅料和硅片環節,其它產業資本在其它環節卡位。電池片龍頭華晟新能源2020年7月成立。今年通威集團光伏投資負責人周丹加盟出任CEO。
華晟新能源專注異質結電池片的研究和生產,目前已經在市場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周丹透露公司計劃2024年IPO。華晟新能源背后隱約可見安徽省宣城國資的背景。
組件黑馬一道新能源的崛起,是央企下場參與光伏制造業的一次嘗試。
一道新能源成立于2018年,創始人劉勇曾在晶澳科技、隆基綠能、中來股份等多家企業任高管。企業成立后股權多次變更,2020年12月11日,三峽資本成為間接第一大股東。本來草莽出身、跌跌撞撞走路的創業企業,搖身一變成了國企。
在為企業開道方面,三峽資本更為強勢——除了有錢有資源,還有市場。據世紀能源網統計,今年上半年一道新能源在央企供應商中排名第四。目前,一道新能源組件出貨量位居前十,上市也是不遠的事情。
近兩年,資本在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個環節均有建樹,打造出了一匹又一匹光伏黑馬??此剖袌隹臻g已經有限,但抄作業仍在繼續。
今年6月,保利資本和碧桂園聯合成立保碧新能源,集中發展分布式光伏電站。本月初,原晶科科技CEO金銳加盟,出任保碧新能源CEO。公司計劃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8-10GW的裝機量,目標是成為未來中國最大的園區社區能源管理和服務商。
保碧新能源會是下一匹光伏黑馬嗎?
后記
企業無論通過什么方式做大做強,能夠成功上市,都應值得肯定。
在資本強力開道下,這些光伏創業者們,其實大都沒有經歷過產業周期的洗禮與行業低谷的磨礪,甫一誕生就有大把的資金可以燒,順風順水。這樣的創業,更像是一場為期幾年的合約,目標只有一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