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概況
作為全球知名光伏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創立于1997年,至今,天合光能“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方面先后25次創造和刷新世界紀錄。無論在技術水平上,還是在全球化經驗上,都是中國光伏企業的典范。
組織理念
2021年,中國為全球市場提供了超過70%的光伏組件,中國光伏行業四大環節產值突破75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近幾年,受限于歐美等國的政策影響,中國光伏企業的全球化之路,也仍然面臨重重壓力。受訪人指出,在光伏組件領域,企業亟需加強創新能力,來保有競爭優勢。由于項目周期較長,從開發到落地平均要三到五年,這需要充分積累和沉淀,才能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的業務增長。
通過穩步發展,如今的天合光能業務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員工超過23000人,實現了市場全球化、制造全球化、研發與人才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多渠道落實本土化人才戰略
近幾年,海外對于光能行業的人才爭奪也更加激烈。天合光能不斷完善人才管理體系,在吸引和保留海外人才時,從未松懈。
復合型項目人才更為稀缺
在談到海外的人才招聘時,受訪人指出,幾類人才需求較大:首先是項目開發人才。對海外光伏項目來講,前端的開發人才很關鍵,他們不僅要充分了解當地政策、市場及土地情況、客戶需求等,更要懂得如何與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以獲得支持。
其次是市場開發人員,主要職責是尋找合作伙伴,除了要熟悉當地政策、行業情況外,優秀的市場開發人員也要能敏銳地捕捉到不同合作伙伴的需求,尋找更適合的合作方式。
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天合光能除了借助獵頭渠道外,也通過領英平臺,建立與人才的直接聯系,及時滿足業務需求的同時,不斷完善人才庫儲備。
為長期項目制定專屬人才方案
光伏項目從開發到落地的長周期,對人才的保留和激勵提出了更大挑戰。
受訪人指出,企業可以針對項目類人才,制定更靈活、更有針對性的考核和激勵方案,而非單純依靠“項目落地產出”這一單一指標來計算和發放項目獎金。
此外,公司也通過多種其他方式賦能員工,為他們提供個人成長、職業生涯提升等機會,從而增強粘性,提升忠誠度。
用本土人,管本地事
作為一家中國企業,天合光能在全球化初期,就做到了“用本地治理本地” 。
天合光能的海外分支機構中,幾乎全員都采用本土招聘方式,用本地人才,解決本地業務需求。同時,公司總部在業務流程、風險管控、資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與信任。
當然,天合光能也希望在海外機構中,有更多中國員工的加入,使之成為溝通總部與當地之間的橋梁,實現不同文化間的融合。
以完善人才儲備推進本地化業務
想要在海外市場建立起中國企業自己的業務版圖,必然要面臨比其他行業更大的挑戰,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外,也要考慮當地的具體情況:
三個維度,選擇全球化目的地
在對全球化擴張目的地的選擇上,受訪人認為,有三個要素最為關鍵:
(1)要綜合考量當地的市場規模、發展潛力等因素,而不能只以單一的經濟指標作為衡量標準。
(2)政策維度,當地是否鼓勵外資進入,國家的政策是否穩定,新上臺的政府會不會改變現有政策等等。
(3)要全面考慮各種風險,除了正常的項目開發、市場風險外,該國的經濟環境、法律健全度等,也必須提前考慮到。
用卓越技術,打造高質量產品
想要在光伏領域保持競爭優勢,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都是根基。
自2011年起,天合光能晶硅電池效率及組件功率輸出已24次打破世界紀錄,實現全球性突破。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400件。
如今,天合光能成為許多行業標準的建立者,以持續交付高質量產品,樹立海外市場品牌,獲得消費者信賴。
在國際影響力的基礎上,制定本土營銷策略
全球范圍內,提到天合光能,消費者和合作商都是非常認可的,這是企業得以順利開展海外業務的第一步。
但天合光能也認識到,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和文化差異,無法只通過一套營銷策略,滿足所有地區的推廣需求。
受訪人指出,在公司打造的國際品牌影響力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地區打造更具本土特色、更細化的營銷方案,是天合光能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