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鈣鈦礦成為光伏新興的焦點領域。實驗室方面,脈絡能源等多家初創企業陸續發布轉化效率的新紀錄;上市公司方面,傳統光伏企業以協鑫科技(3800.HK)為首,推動鈣鈦礦逐步商業化;但更加吸引目光的則是跨界者,奧聯電子(300585.SZ)、科恒股份(300340.SZ)等均在切入鈣鈦礦賽道后股價飛漲,迎來監管關注以及投資者熱議。
財聯社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從發展空間來看,鈣鈦礦電池在提高轉換與生產效率、降低投資與產能成本領域,具有晶硅電池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目前短板也不容忽視,產品穩定性不足,工藝突破比較難,因此,距離完全實現產業化規?;€有很長的路,短期之內也很難撼動晶硅電池的市場地位。
實驗室效率紀錄集中刷新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2月以來,各類規格的鈣鈦礦電池的實驗室轉化效率頻繁被刷新,不斷創下新高。
2月15日,廣東脈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經國家光伏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認證,研發的鈣鈦礦室內光伏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1000lux U30光源照射下達到44.72%,為當前世界最高值。
脈絡能源表示,這是繼2022年獲得大面積柔性鈣鈦礦室內光伏組件孔徑面積效率29.69%、剛性室內光伏組件34.94%(有效面積效率36%)的世界最高認證效率之后的又一突破。
公司官網顯示,脈絡能源于去年11月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目前公司正在進行100MW大面積鈣鈦礦光伏組件生產線設計,并計劃在年底完成生產線建設。
除了脈絡能源,近期陸續有多家初創企業發布了鈣鈦礦電池效率紀錄。
2月14日,深圳無限光能技術有限公司宣布,自主研發的100.53mm^鈣鈦礦電池最高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4.67%。公司稱,100.53mm^是從實驗室小面積電池到商業化大面積電池一個重要的臨界點,該面積效率的突破對大面積電池效率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月6日,北京曜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自主研發的25cm^大面積鈣鈦礦/晶硅兩電極疊層電池器件穩態效率達到29.57%,為目前報道的大面積疊層電池最高效率。公司稱,25cm^電池器件是驗證工業級規格電池工藝可行性的重要節點。
隨著轉化效率的天花板不斷被打破,鈣鈦礦產業化進程加速,產業端已有企業開始布局。根據統計,在建及已建產能超1GW,規劃產能超過26GW。
傳統光伏龍頭方面,今年1月,協鑫科技旗下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獲得了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頒發的鈣鈦礦組件BIPV光伏玻璃3C認證證書,邁出了開拓國內建筑光伏市場的重要一步。據銀河證券測算,單GW電池產能建設投資保守按5億元,對應設備價值量3-4億元。
此外,協鑫光電還于2021年9月建成全球首條100MW鈣鈦礦量產線,預計2024年建成GW級別產線。
隆眾資訊分析師楊雯婷向記者表示,光伏產業技術不斷革新迭代的最主要驅動力就來自于提升光電轉換效率。因為這一效率直接關系著電站發電量,而轉化效率高的電站發電量就高,電站的投資收益率也就更高。
“短期來看,N型電池正在逐漸取代P型電池,成為下一階段光伏電池領域的主流。但從長期來看,隨著鈣鈦礦電池的技術不斷突破,或將會成為光伏電池技術革新的新方向?!睏铞╂梅Q。
熱門概念公司回復關注函
相比光伏行業其他領域,投資鈣鈦礦的顯著特征是,跨界企業更多,勢頭上大有蓋過傳統光伏企業的趨勢。
有光伏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鈣鈦礦電池尚處于一片藍海,但是哪家公司能主導未來的技術路線,依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不少關注光伏產業機會的公司,寄希望于能夠搶先開發鈣鈦礦市場,從而實現彎道超車。
而鈣鈦礦電池效率不斷刷新,加上產業化加速落地,這無疑成為A股市場的催化劑。
從汽車零部件行業切入鈣鈦礦賽道的奧聯電子,2023年以來股價漲幅近100%,公司也因此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
奧聯電子回復表示,鈣鈦礦行業還處于從0到1的產業化前期,具有較高的資金壁壘和技術壁壘。資金壁壘方面,鈣鈦礦設備投資額較高,主要是因為鈣鈦礦設備仍處于探索期,以定制化需求為主,設備金額較高。技術壁壘方面,材料體系和技術路線尚未定型。
奧聯電子稱,公司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單個設備的自主設計能力、整套產線設備的集成能力等方面,產線中單個設備通過自主研發設計并委托國內通用設備廠商生產獲得,公司的整體產線成套設備成本控制能力較強、成本較低。
深交所在此前的關注函中要求奧聯電子結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行業的周期變化、市場環境、市場容量、主要市場份額分布等情況說明上述規劃產能的設計依據、合理性及銷售可實現性,以及上述產線的具體規劃內容及建設計劃、預計完全達產時間等情況。
在回復中,奧聯電子表示,目前而言,鈣鈦礦電池處于行業形成期,公司認為距離行業成長期仍有3~5年時間,未來受益于光伏行業的高速成長,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行業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公司引用了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測算,預計2030年新增鈣鈦礦產能將達161GW。
還有部分上市公司因涉鈣鈦礦業務出現股價異動,并因此作出澄清。
科恒股份主要經營新材料領域,根據公司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虧損3.9億元至4.億元。但涉及鈣鈦礦概念后,公司2月以來股票漲幅超過70%。
2月13日,科恒股份發布股價異動公告稱,公司接到的用于鈣鈦礦型的平板涂布設備尚處于前期技術驗證階段,后續尚需進一步技術驗證,在效果驗證方面,存在有效性或不達預期的風險,后續能否獲得客戶認可具有不確定性,未來產生的經濟效益和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互動平臺上投資者對鈣鈦礦的關注度顯著提升,僅在最近兩日內,多家公司在互動平臺密集透露鈣鈦礦設備動向。
利元亨表示,公司積極發展光伏設備業務,目前已與光伏頭部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其中鈣鈦礦激光類設備已在客戶驗證中;京山輕機表示,公司在鈣鈦礦鍍膜設備布局了三個技術方向,主要是濺射式設備、蒸鍍設備、ALD設備;帝爾激光表示,一直保有鈣鈦礦激光技術儲備,2022年已有鈣鈦礦工藝設備訂單交付。
規?;a業化尚處于初期
國盛證券指出,鈣鈦礦單節、疊層均有很高理論轉換效率,屬于光伏電池“明日之星”。此外,鈣鈦礦電池具有投資成本低、產能成本低、降本空間大、生產效率高,競爭優勢足等優點。
據悉,在功率大型化發展趨勢以及硅料限制下,光伏電池發展只有提高轉換效率這條路徑,而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逼近材料理論極限效率29.4%,單結鈣鈦礦電池理論最高轉換效率達31%,多結鈣鈦礦電池理論最高轉換效率達45%,轉換效率遠高于晶硅電池。
當然,鈣鈦礦電池的短板也不容忽視。隆眾資訊分析師方文正向記者表示,從一些試用反饋來看,產品的穩定性是當前最受詬病的問題。
“現在產品的穩定性稍微差點,鈣鈦礦可能容易分解,化學成分、材料不穩定,分解之后就不能發電了,可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這方面還是要去克服?!狈轿恼Q。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晶硅電池產能在300GW左右,鈣鈦礦電池即使量產順利,短期之內也很難撼動晶硅電池的市場地位。方文正認為,接下來多種光伏電池技術可能會并存很長時間。
方文正介紹:“現在鈣鈦礦電池還是處于在一個正在不斷實踐、改良技術的階段。根據市場來看,鈣鈦礦和傳統的晶硅材料的電池做疊層比較合適,就是屬于一種輔助,兩種電池共存的可能性會比較大?!?/p>
光伏資深人士祁海珅向記者表示,光伏行業的技術升級迭代更新比較快,也存在著不同技術路線問題,目前鈣鈦礦電池的穩定性、大尺寸等問題有待攻關,鈣鈦礦技術更多的還是做新型電池疊層工藝,單純的鈣鈦礦電池產業化之路也是處于萌芽狀態。
“鈣鈦礦電池雖然投資成本低、轉換效率潛力也高,但是其衰減快、壽命短、難以實現大尺寸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不斷的解決和提升,才能具有大范圍商業化推廣的條件?!逼詈+|稱。
其認為,盡管基于全球鈣鈦礦技術的科研人員比較多,一是學術研究發展的需要,二是技術起步比較容易、工藝突破比較難,但完全實現產業化規?;l展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階段的鈣鈦礦電池技術更多的是給晶硅電池技術的賦能,增加鈣鈦礦技術的HJT異質結疊層電池應該是技術融合的最佳突破路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