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通威股份發布公告稱,擬與樂山市人民政府、樂山市五通橋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投資協議》,就公司在樂山市新增投資約60億元,建設年產12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及相關配套設施達成合作。
硅料龍頭逆勢擴產
公告發出后,不少投資者表示不解。進入2023年后,硅料價格持續下滑,根據硅片巨頭TCL中環數據顯示,1月硅料成交價格已在20萬元/噸以下,跟此前超過30萬元/噸的價格相去甚遠。
據調研機構預測,樂觀情況下2023年全年硅料產量將達140萬噸,對應可生產光伏組件約500GW,而行業預測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為400GW左右。硅料供需矛盾將成為歷史。
顯然,供應鏈供求關系的變動并未影響到通威的規劃。
2020年底,通威硅料產能為8萬噸,2021年底提升至18萬噸。據其2021年年報顯示,硅料業務營業收入占比為27%,雖只是第三大營收來源,但毛利率卻高達66.69%,是公司最為“吸金”的業務。
此后,通威在全國多地投建硅料項目,并規劃2024-2026年高純多晶硅累計規模達80-100萬噸,力爭實現行業30%-40%的市場占有率目標。本次斥資60億元在樂山投建12萬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及相關配套設施,就是其長期產能規劃的重要一步。
2024年,通威股份還將投建三個硅料項目,規劃產能共計52萬噸。
雙龍頭優勢
當然,作為硅料龍頭,通威并非完全無視供應鏈的供需變化。在硅料價格下行階段繼續擴產,只因其還是光伏電池龍頭。
數據顯示,2017年-2021年,通威連續5年登頂全球光伏電池出貨量冠軍,2021年末電池產能已達45GW。2022年,通威成為行業首家光伏電池出貨量超過100GW的企業。
硅料下游是硅片,硅片下游就是電池,通過在硅料和電池兩大環節建立的領先優勢,絲毫不必擔心硅料產能過剩的問題,其利潤也會從硅料傳導至電池端。
組件“攪局者”
同時,通威股份也在2022年將業務延伸至光伏組件,多次中標組件項目,對外顯示出其在成本上的優勢。
據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術官邢國強博士介紹,2022年通威組件產能達14GW,預計2023年底組件總產能將達80GW。
如此龐大的組件產能,疊加在硅料成本上的巨大優勢,將成為通威股份在2023年新的業績增長點。
今年1月,通威股份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252-272億元,同比增長207%-231%。2023年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