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智能光伏技術進步和行業應用,工信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等國家部委連續發文,要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先進、成熟的智能光伏產品、服務或系統落地,形成清晰的智能光伏商業推廣模式和盈利模式。當前應加大對應用示范工作的支持力度,從政策、標準、資源配套等多方面幫助示范企業做大做強。
宏觀上分析,我國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地下化石燃料儲量并不豐富,人均占有量也沒優勢,但地面的風、光等資源不缺乏,將其充分利用起來,足以彌補地下化石燃料資源的不足??梢哉f,大力發展包括光伏發電在內的清潔能源,是我國解決能耗難題、減少污染排放、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
當前,以工業園區、村莊、加油站、修復礦山、沙地、水產養殖場等為單元建設光伏發電設施的技術已經很成熟,各地都有了大量的樣板工程。在豐富的實踐經驗之上,應加緊對穩定模式的研究,使在不同場景發展光伏產業都有章可循。
制造業是我省的強項,應鼓勵相關企業準確預判,投資生產光伏發電設備,在這個賽道上跑出加速度。同時,也需要正確引導,有序發展。要防止企業“圈地”現象,如以整縣開發為由,實際并未形成有效投資,但限制其他中小企業開發合適的地面光資源。
要幫助企業打通“發得出、儲得下、送得走”這三個環節。光伏發電是一項系統工程,“發得出”和“儲得下”總體上是點上的問題,主要靠投資企業控制好成本;“送得走”則考驗電網的消納能力,需要電力企業以更大尺度綜合調度,優化電力配置,防止發生“棄光”現象,造成浪費。
還需要注意的是,光伏發電并不僅僅是在地表簡單鋪開,而應提高規劃水平,經過必要的景觀設計,使造型各異的光伏發電設施與周圍建筑、綠地等融為一體,這樣既能創造經濟價值,又可打造工業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