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快速成長起來的光伏品牌,賽拉弗這些年走得低調又穩健。自2011年創立以來,賽拉弗從一個年產70MW僅有幾條產線的小組件廠,發展到今天產能近6GW、5年內形成4大基地共計35GW高效太陽能組件產能、躋身一線的光伏名企,憑借的就是其掌門人李綱的那句“就想認認真真做好組件”。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說的是賽拉弗,也是李綱。
今年SNEC期間,賽拉弗公司總裁李綱再次接受了包括SOLARZOOM在內的多家媒體訪問,采訪現場李綱向記者表示,賽拉弗里就是一群想做事的工程師,“我們就想踏踏實實、穩扎穩打地做好每一片組件,服務好每一位客戶”,同時向記者透露了賽拉弗今年的目標:深挖潛能降低成本——“我們的口號叫58421,人均單產超過5.8MW,制造成本控制在4分錢以內,通過技改和節約讓BOM材料成本再降低2元/片,非BOM材料成本降低1元/片”,李綱強調這是今年的目標,“年底要一一驗收”。
眼下產業鏈的漲價模式:一不理智,二長不了
自今年一季度以來,在硅料帶領下,除玻璃之外產業鏈進入全線漲價模式。
據SOLARZOOM統計,截止至發稿日,多晶硅價格歷經19次漲價達到220元/公斤,硅片以隆基公告為例年內歷經5次上漲,如今M6報價4.89元/片,電池片以通威公告為例經歷5次上調,成交價在1.05-1.10元/W高位區間,組件報價1.84-1.86元/W,極限價格甚至達到2.011元/W。各環節價格高企,令眼下絕大多數正在運營的企業叫苦不迭,一時之間硅料成為眾矢之的。
對于“硅料短缺造成整個產業鏈價格上漲”的說法,李綱表示不認可。根據李綱的分析,價格上漲主要還是源于國際政治經濟形式變化及去年爆發并蔓延至今的新冠疫情影響。他從上半年的國內裝機情況入手,“一季度國內就裝了5.33GW,加上二季度,上半年應該不到10GW”,以此推算,李綱判斷全年國內裝機4、50GW,“跟去年差不多,甚至可能更少一點兒”;海外疫情之后有所回升,但是照上半年出口數據來看,漲得也沒那么快,就是“一個正常的采購速度”,從需求端看,跟去年相比沒有大的變化。從硅料供應來看,目前國內硅料產能近58萬噸,對應組件產能近190GW,而今年全球光伏裝機最樂觀估計也沒有超過180GW,從絕對值上看硅料并不短缺。
“更多的是源自市場端的恐慌情緒所致”,李綱打了個比方,就像買房子買漲不買跌一樣的心理,“只要價格開始上漲,大家就開始猛買,漲得越多買得越快”。據此,李綱給出結論,表示這種市場狀況“不太理性”,同時指出這跟目前的碳中和碳達峰方針“背道而馳”,不會長久。
根據李綱判斷,這種價格上漲態勢,隨著下游恐慌情緒緩和并退卻,再加上Q3到Q4去年下半年公告的硅料新產能逐步釋放,這種狀況將在“第四季度有大幅度緩解”。
產能布局:發電要分布式,組件制造也要分布式
采訪中,李綱向記者介紹了賽拉弗“十四五”期間的產能規劃。據了解,賽拉弗計劃到2025年組件整體產能達到35GW,也就是說未來4年時間內,賽拉弗還有25GW以上新產能準備釋放。
考慮到近年以來飛漲的物流成本,李綱表示未來35GW產能將分布于3-4個位于物流中心板塊的基地上,每個基地8-10GW,同時在500公里能夠覆蓋的范圍內再配合幾個小的衛星基地,方便進一步控制物流成本?!拔覀冏罱恿藗€訂單運到貴州畢節,運費就要1200萬,但是如果我在成渝經濟圈有個基地的話,運費成本就會降到500萬以內”,李綱舉例道。
在總體35GW的規劃中,賽拉弗給海外產能也預留了一定的空間,“主要是為了規避雙反,同時不少地區對本地制造有LOCAL CONTROL,都需要有預先的布局”,不過,李綱同時表示海外布局的規模相對分散精巧,服務當地市場,所以不會像國內的制造中心那樣上規模。
賽拉弗如此布局未來產能,大致源于李綱對于“風險與成本”理解,他指出,就像光伏發電必然走向分布式一樣,由于集中的成本過高,“未來制造業一定也是分布式”??紤]到賽拉弗現有的產能分布,基本可以確定,在未來幾大基地的布局中,原有的常州基地以及正處于建設期、未來規劃8-10GW產能的安徽潁上基地將是其中最重要兩處。
此外,近年來光伏制造大企開始流行一體化布局,為了控制成本并實現上游材料自由,不少組件企業開始向上游的電池、硅片甚至硅料端延伸,賽拉弗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李綱堅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賽拉弗本質上就是一群工程師,因此就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把組件做好就夠了?!?/p>
技術選擇:唯謹慎,市場淘汰你不會打電話通知你
在技術路線方面,與新晉資本相比,賽拉弗的選擇更顯穩重和謹慎。李綱表示,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再審慎都不過分,“我一直主張慢一點兒,再慢一點兒,好飯不怕晚”,因為一旦投錯,對企業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但是李綱同時也表示,追逐新技術這點兒特性幾乎是刻在賽拉弗基因里的,“我們骨子里就是一群工程師”。所以無論在“182與210”的尺寸之爭,還是“HJT與TOPcon”的下一代主流技術之爭……賽拉弗夠表示要“密切關注”然后審慎下注。
在尺寸問題上,賽拉弗的選擇是“不站隊”都能做。據李綱介紹賽拉弗最新的S4(182)和S5 (210)是共線生產,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既可以做182產品也能做210產品,甚至未來更大的尺寸,賽拉弗產線也要給予足夠支持?!熬褪且獮槲磥淼募夹g變革多預留一些兼容的余地”,李綱回顧了過去兩年組件環節經歷的2波大規模設備淘汰,從158到166,再從166到182/210,兩年組件制造環節基本淘汰了價值150億的設備,因此要延長設備的使用周期和壽命,在產線設計之初保持足夠的兼容和冗余就非常必要了。
在下一代技術問題上,賽拉弗仍然是“不站隊”保持關注。李綱指出,目前晶硅產品的潮流的確是單個組件的功率越高越好,因為平攤到安裝、BoS、支架……甚至運輸上,帶來成本的明顯下降。從這一點上看,HJT和TOPcon都有可能,畢竟TOPcon可以依托現有的PERC產線升級,初始設備的改造和投入相較HJT低,但是HJT效率高工藝簡單也是很直接的優勢。然而,未來光伏的終極目標并不僅僅是提高電站收益,而是如何把度電成本降到最低,因此李綱表示“會朝哪個方向走,我們現在還在觀望”。同時,在HJT和TOPcon之外,李綱表示鈣鈦礦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方向,畢竟鈣鈦礦作為一種厚膜結構,原材料及本身成本都不高,只要解決了大規模生產問題,未來完全有可能取代晶硅產品的地位,“(鈣鈦礦)目前可以做到2平方左右,規?;慨a效率突破15%,算下來目前晶硅組件大板型尺寸下可以做到300W,但是成本相較現有的PERC、TOPcon甚至HJT低得多,不到1塊錢”,極具吸引力。
因此,李綱表示賽拉弗對市面上所有的技術路線都保持了關注和儲備,也正在思考到底投什么方向,“只是就目前而言,晶硅仍然還是最經濟最實惠的解決方案,短期內晶硅一定還是主流”,由此記者判斷未來賽拉弗仍然還是會在HJT和TOPcon中擇一從之。
然而,無論如何,在技術選擇上謹慎一點兒不是壞事,畢竟“市場要淘汰你的時候不會主動告訴你”,李綱指出。
分銷計劃:國內看戶用,海外看東南亞
對于今年的業績規劃,李綱表示賽拉弗今年的頭等目標便是從海外和國內兩處著手全力推進分銷渠道的成熟和擴大。
海外市場方面,李綱看好東南亞。一方面歐洲市場限于疫情之后的修復期尚未大規?;謴?,另一方面,東南亞各國本身缺電嚴重,以越南為例,國家正處于經濟建設初期,消費增長導致用電需求增長很快,雖然近年來新能源發電看起來增量不小,但是相較用電缺口仍然少的可憐,未來空間仍然很大,其他,如馬來西亞、印尼等地也都是新能源發電肉眼可見的藍海。
國內市場方面,李綱更看好戶用。鑒于之前賽拉弗的主戰場都放在海外,國內分銷團隊及渠道相對基礎薄弱,未來兩三年,賽拉弗計劃進一步壯大國內銷售團隊。因此,不僅是對大項目關注,對于山東、河北、河南以及其他幾個省份的分布式以及近年發展迅速的戶用市場李綱也極為看好,尤其是戶用市場分銷。李綱介紹說,賽拉弗多年雄踞澳洲戶用分銷市場榜首位置,“每年都能做到4、500MW居民屋頂分布式”,經驗豐富,只要“把海外經驗和國內的現狀融合起來”,賽拉弗在戶用分銷市場份額未來可期,這一點在去年已經得到了實證,據李綱介紹2020年賽拉弗在山東一地完成了幾百MW的戶用項目。
圖片
圖片
最后,李綱斷言,在碳中和碳達峰政策引導下,在HJT、TOPcon甚至鈣鈦礦等新技術加持下,未來十年將是光伏另外一個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而賽拉弗不會錯過這一機遇。